唐朝佛教故事:禅者的心境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所谓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佛教的四禅八定(佛陀从古印度喜马拉雅山下的其他学派学来并汇总而成的);中国的禅宗(把中国禅法融入了佛教修行);道家闭关(旨在运气打通经脉);印度各路瑜伽(最早形成系统明确的禅修方法,旨在打通七轮三脉)。
故禅之变化,等同敬畏,皈依法不堕饿鬼,贪嗔痴迷,轮回之苦,无有穷尽,唯禁与敬方是尽头。
禅者的故事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一日,皇上委派使者请他进宫。使者到来时,禅师正在山中烧烤芋头。待使者宣读圣旨后,禅师却充耳不闻。时值隆冬,禅师衣着单薄,冻得清涕直流。使者见状,劝禅师擦去鼻涕。不料禅师却说:“我没有工夫给俗人揩鼻涕。”因为在禅师的境界中,早已超越这些分别,潇洒自在,无拘无束。他的诗,正是这种生活、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奉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禅者隐居山林,面对青山绿水,唯有一瓶一钵,了无牵挂。对于他们来说,生死都已不成问题,还有什么值得操心,值得牵挂呢?
佛陀时代,有位跋提王子和两位同参法友在山林中打坐。一天,三人情不自禁地喊着:“快乐呵!快乐呵!”佛陀听后就问:“什么使你们这么快乐呢?”跋提王子说:“想我当初在王宫时,日夜为事务操劳,常年累月,不得悠闲,还要耽心自家性命安全。虽住于奢华舒适的王宫,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锦缎,更有卫兵时时保卫身边,但我总感到恐惧不安,吃不香,睡不好。现在出家参禅,内心不再有任何负担,每天都在法喜中度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舒心自在,所以,不禁从内心深处涌出欢呼之声。”
- 上一篇:佛经故事:心无染者名为少欲
- 下一篇:藏传佛教里的度母佛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