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冒险突袭明朝京城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历史网 2025-01-05用户投稿

  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君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率军号称10余万,避开宁远、锦州,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今属河北),直逼京师(今北京)。此战,被称之为后金攻明京畿之战,也被史料称之为己巳之变。在明末清初之际,己巳之变不管是对明朝,还是对于后金(清朝),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明朝末年辽东三杰之一的袁崇焕,就在己巳之变后怀疑和后金有密约等原因,所以被崇祯皇帝下令处死。而就皇太极来说,在己巳之变之后,也巩固了自己在后金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皇太极继位后,为何冒险绕过关宁锦防线,突袭明朝京城呢?对于皇太极来说,这么冒险的意义在哪里呢?

  一

  首先,公元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率军号称10余万,避开宁远、锦州,也即皇太极率领大军避开了关宁锦防线,在此基础上,后金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今属河北),直逼京师(今北京)。当然,因为劳师远征,加上袁崇焕及时率领大军支援京师,后金的进攻最终被打退。

  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在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在位初期,后金多次进攻,都没能彻底摧毁明朝设立的关宁锦防线。为此,皇太极即位后,选择越过关宁锦防线,取道蒙古来进攻明朝都城。

  二

  不过,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皇太极此举,无疑是存在极大风险的,也即明朝在关宁锦等地的士兵,完全有机会切断皇太极的归路,甚至直接进攻后金的腹地,让皇太极首尾不能兼顾。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风险这么大,皇太极为何还要冒险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对于即位不久的皇太极,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在后金的地位。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宁远之战失败抑郁而逝。对于努尔哈赤,并没有指定继承人。因此,皇太极虽然最终继位,却不能完全控制后金八旗势力。在此基础上,皇太极自然需要拿出自己的实力,以此证明自己的后金君主之位是名副其实的。

  三

  因此,在公元1627年,皇太极发动了宁锦之战。不过,在这场战役中,袁崇焕凭借着关宁锦防线,击退了皇太极的进攻。在关宁锦防线暂时无法突破的背景下,皇太极选择越过关宁锦防线,取道蒙古来进攻明朝都城。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明朝守住的都城,但是,己巳之变的爆发,意味着明朝京畿地区的防御体系遭到重创或破坏,此战,明朝失去(阵亡或被俘)总兵赵率教、满桂、孙祖寿、麻登云、黑云龙、朱国彦。

  由此,从长远来看,这场战役鼓舞了后金取代明朝的士气,也让崇祯皇帝备受打击。更为关键的是,在之后的反间计中,崇祯皇帝斩杀了袁崇焕,这位皇太极摧毁明朝关宁锦防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换而言之,如果袁崇焕在,皇太极想要摧毁关宁锦防线的难度,就要明显增加了。

  四

  最后,据《清实录》记载,“时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有相食者。国中银两虽多,无外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在公元1629年前后,后金出现了饥荒,在粮食等物资上极度匮乏。而在己巳之变中,皇太极一方面是在试探明朝京师的防守,另一方面就是劫掠明朝都城周边的物资。

  己巳之变之后,后金军曾先后五度入长城,其中两次打到北京城,最远的一次侵犯到山东济南,皆大举劫掠而归。尤其是京畿地区,更是遭到后金军的大肆掳掠。对于后金来说,劫掠来的物资,无疑起到了以战养战的目的,而就明朝来说,也因此而更加衰落,从而加快了明朝灭亡的进程。综上,对于后金(清朝),在公元1629年冒险绕过关宁锦防线,突袭明朝京城的收益,无疑是颇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