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位孝恭皇后,分别有着怎样的人生?

历史网 2025-01-06用户投稿

  明清两位孝恭皇后,分别有着怎样的人生?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明清是古代最后两个封建王朝,距离我们是最近的。两个朝代都出了许多皇后,其中有很多都十分贤德,尤其是明朝,贤后可以说一个接一个。但是从今天起,笔者并不是要介绍谁是贤后,而是要给大家盘点一下,明清那些谥号相同的皇后。

  当然了,她们的全谥是不可能相同的,这里指的是谥号开头相同。比如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明清两位谥号都以“孝恭”开头的皇后。她们分别是明朝的孝恭章皇后,以及清朝的孝恭仁皇后。其中“章”和“仁”,是她们系丈夫的帝谥。

  这两位皇后,一个生前没有转正,也就是生前没有被丈夫立为皇后。而另一个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仅皇帝要将她转正,甚至为了达到目的,还专门找了借口废掉原配皇后。到底她们身上有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孝恭章皇后

  先来说说明朝这位,孝恭章皇后姓孙,生于明朝建文元年,父亲名为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在永乐朝的时候,太子妃张氏听母亲彭城伯夫人说,孙忠的女儿十分贤德,于是就让孙氏进了宫,她自己负责教导其宫中礼仪。

  孙氏和皇长孙朱瞻基同龄,所以二人是青梅竹马,渐渐培养起深厚的感情。永乐九年,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永乐十五年,朱棣亲自为皇孙操持婚事。朱瞻基和孙氏一同长大,自然想让她当自己的皇太孙妃,然而长辈们却看中以贤闻名的胡善祥。没办法,朱瞻基只能接受胡善祥为皇太孙妃,孙氏为皇太孙嫔。

  朱瞻基即位后,册立嫡妻胡善祥为后,封孙氏为贵妃。朱瞻基内心一直觉得亏欠孙氏,所以想方设法补偿她。比如按照规矩,只有皇后才会赐金册金宝,贵妃以下是有册无宝的。但朱瞻基为了表示,孙氏在他心中的重要性,仍然破例赐了金册金宝,也正式打破了这一规矩。

  朱瞻基在即位前,嫡妻胡善祥为他生了两个女儿,孙氏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说,朱瞻基还没有儿子。即位后,孙贵妃率先生下长子朱祁镇,这可把朱瞻基高兴坏了,紧接着就盘算要废掉胡皇后,将孙氏转正。

  朱瞻基找到胡皇后,让她主动让出中宫之位,理由就是自己无子且身体不好。群臣知道后都不答应,因为胡皇后贤德,实在不应该废后。但胡皇后本人深知得不到丈夫宠爱,多做纠缠只能更让朱瞻基反感,于是便答应了。宣德三年,朱瞻基正式宣布废后,改立孙贵妃为后,又将长子朱祁镇立为皇太子。

  宣德十年,朱瞻基驾崩,年仅9岁的朱祁镇继承皇位,孙氏被尊为皇太后。正统十四年,朱祁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俘虏。一年后,朱祁镇被放回来,然而又被弟弟朱祁钰给幽禁起来。

  在此期间,孙太后做了些什么呢?朱祁镇被俘虏期间,她在和儿媳妇钱皇后筹钱,准备赎回朱祁镇,但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同时,为了稳定人心,群臣准备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孙太后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能答应。后来朱祁镇被朱祁钰幽禁,孙太后仍然没办法救出儿子,只好偶尔给儿子送送御寒的衣物。

  景泰八年,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复位,他为母亲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后宫的徽号,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可见在孙氏身上,还真是出现了许多先例。

  天顺六年,孙太后去世,享年63岁,朱祁镇为其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与朱瞻基合葬于景陵,祔太庙。

  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也很有名,因为她是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出身满洲正黄旗包衣,是包衣护军参领、后追封一等承恩公魏武之女,膳房总管额森之孙女。她在康熙十二年,被内务府选为宫女从而进宫,这一年她14岁。

  但幸运的是,乌雅氏被康熙看上了,并且在康熙十七年生下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乌雅氏母凭子贵,在第二年单独受册封礼,被封为德嫔。胤禛并不是由乌雅氏亲自抚养的,而是满月后便交给孝懿仁皇后(时为佟贵妃)抚养。

  康熙十九年,乌雅氏为康熙生下皇六子胤祚,胤祚5岁便夭折了。在胤祚出生的第二年,恰逢康熙继后孝昭仁皇后丧期已过,于是康熙晋封佟贵妃为皇贵妃,执掌六宫之事,乌雅氏则与惠嫔、宜嫔、荣嫔一同晋升为妃,位列四妃之三,可以看出,乌雅氏很得宠。

  与此同时,乌雅氏也没有停下生育的脚步。康熙二十一年,她生育皇七女。紧接着又怀孕,在第二年生下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她又生下皇十二女。最后是康熙二十七年,乌雅氏最后一次生育,为皇十四子胤禵。

  也就是说,乌雅氏一共为康熙生育了三子三女,不过在此期间,由于一直是佟皇贵妃执掌后宫,后者是康熙亲表妹,深受宠爱和信任。因此即使乌雅氏生了这么多孩子,她也没能继续晋升了。

  康熙驾崩后,乌雅氏的大儿子胤禛继承皇位,即雍正帝。但实际上,母子俩关系并不好。众所周知雍正能够上位,是因为在残酷的九子夺嫡中胜出,在他的手下败将中,就包括同母弟弟胤禵。

  胤禵从小是由乌雅氏亲自带大的,母子俩感情深厚,在乌雅氏心中,胤禵才是应该继承皇位的那个。雍正这个人平时比较孤僻,行事密不透风,所以他能继位一直都引发外界很多猜疑,甚至是作为生母的乌雅氏,也怀疑雍正是篡位。

  而乌雅氏倒不是痛恨雍正可能真的得位不正,她真正恨的是,她认为雍正抢了弟弟的皇位。说白了,乌雅氏对小儿子是偏心的。因此雍正即位后,要尊她为皇太后,可她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皇太后的徽号。

  更没想到的是,就在雍正元年,乌雅氏就因病去世了,享年64岁,母子俩终究也没能和解。之后,雍正为生母上尊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与康熙合葬于景陵,祔太庙。经乾隆、嘉庆两帝加谥,乌雅氏最终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可以看出,这两位“孝恭皇后”比较起来,还是明朝那位幸福一些,怎么说呢?

  孙氏虽然不受长辈喜爱,但丈夫是一心一意疼爱她,甚至为了她废掉贤德的原配皇后。在生前,她就坐上中宫之位,儿子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没有竞争者,她只需等着儿子继承皇位。当丈夫英年早逝,儿子因年幼继位受到质疑的时候,有婆婆张太后站出来说话,替儿子稳住皇位,都用不着她出面。

  虽说后来儿子朱祁镇不争气,先后被瓦剌俘虏,和被幽禁于南宫,可她这个皇太后是一点影响都没受到。等朱祁镇复位,她又得以安享晚年,这一生过得算是相当值了。

  再看乌雅氏,她虽然为康熙生下三子三女,算是得宠了,但康熙的爱并不属于她一个人,这点就已经输给孙氏了。她在四妃中位列第三,但在四人封妃的那一年,只有惠妃和荣妃以太后旨意,协助皇贵妃处理六宫诸事,其中荣妃是排在四妃之末的。也就是说,德妃在后宫的地位算不上数一数二,全靠后来儿子有出息。

  然而儿子有出息也没用,她和雍正的母子关系非常紧张,本来是到了享清福的时候,她却偏偏要和儿子唱反调。不肯接受徽号,不肯接受雍正登基向她行礼,连儿子想为她办一场隆重的生日会都不肯。最终,她带着对儿子的不谅解离开人世。

  虽然在最终年龄上,乌雅氏比孙氏多活了一年,可实际这一年,要是活得像乌雅氏一样充满怨念,那也是换不来孙氏生前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