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休和贾逵之间有何瓜葛?曹叡又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网 2025-01-09用户投稿
魏明帝,即曹叡,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太和二年(228年),石亭之战爆发,战事过程中,曹魏宗族大将曹休,被东吴孙权狠狠地阴了一把,曹休被吴军击败,溃不成军,差点丢了性命。
当时,东吴有一个叫周鲂的人,诈称得罪了孙权,想投降魏国,曹休得知,便率军去接应,谁知,曹休中了诡计,进入吴军的埋伏圈,被吴军打得落花流水。
曹休一路撤退,吴军紧追不舍,危急关头,曹魏大臣贾逵(贾充的父亲),率军接应曹休,本来贾逵和曹休关系就不太好,因为,曹休曾经多次在曹丕面前,说贾逵的坏话,两个人有矛盾。
但是,此时的贾逵,并没有计较之前的过节,他放弃私怨,以国家大事为重,救援曹休,当吴军看到魏军的援兵到了,便知难而退了。
如果没有贾逵的接应,曹休就死定了,肯定回不到魏国。
本来贾逵救了曹休,曹休应该感激贾逵才对,谁知,曹休看贾逵不顺眼,居然恩将仇报,他埋怨贾逵救他来迟了,将贾逵呵斥一通,同时,他倚仗自己是曹氏宗族大将,又是军事统帅,便以大司马的名义,命令贾逵给他捡掉在地上的仪仗。
这明显是想羞辱贾逵,贾逵也不是好欺负的,厉声说:“我为国家担任豫州刺史,不是为你捡弃仗的。”
说完,贾逵头也不回地带兵走了。
《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休怨逵进迟,乃呵责逵,遂使主者敕豫州刺史往拾弃仗。逵恃心直,谓休曰:“本为国家作豫州刺史,不来相为拾弃仗也。”乃引军还。
曹休被贾逵当众反驳,顿时没了面子,在曹魏,满朝文武,谁敢不给曹休的面子?没想到,在贾逵这里,碰了一鼻子灰,贾逵一点面子都不给他。
曹休很生气,回去之后,便上表给皇帝曹叡,弹劾贾逵,贾逵也不是好惹的,他也上表弹劾曹休。
两份材料摆在曹叡面前,作为皇帝,曹叡心里很清楚,谁对谁错。
明眼人知道,肯定是曹休错了,曹叡心里也清楚,曹休太欺负人了,贾逵为人正直,坦坦荡荡,这是众人有目共睹的。
但是,曹叡此时却开始装糊涂,和稀泥了。他居然判定,曹休没错,贾逵也没错,各打五十大板。
《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遂与休更相表奏,朝廷虽知逵直,犹以休为宗室任重,两无所非也。
其实,曹叡心如明镜,曹休错了,但是,此时,不能得罪曹休,他要倚靠曹休为曹魏政权撑门面,如果得罪了曹休,蜀汉和东吴进攻曹魏,曹休撂挑子,怎么办?
贾逵大概也明白曹叡的心思,于是,便不再多说什么,任凭曹休怎么找茬子,他都保持沉默,不争辩,不回应。
《三国志》注引《魏书》记载:休犹挟前意,欲以后期罪逵,逵终无言,时人益以此多逵。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众人都夸赞贾逵人品好,而相比之下,曹休的格局就小多了。
石亭之战后,曹休羞愤不已,他背上的毒疮发作,不久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