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诗《伤春》原文鉴赏
历史网 2024-11-07用户投稿
《伤春》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慨叹国事的悲愤诗。写于北宋建炎年间,当时诗人逃难至湖南邵阳。
《伤春》原文: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二月间。当时,宋高宗为避金侵略者而逃到温州,金军和宋军相持于湖南,诗人则因战祸而流亡于湖南、江西一带。
北宋末年,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很强大,多次向南进犯。脆弱的宋军节节溃退。北宋末代皇帝钦宗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军攻陷宋国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市,又称汴京)。
次年四月,金军洗劫东京,俘掳宋太上皇帝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和皇太后、皇后、妃嫔宫人和男女市民而去,北宋灭亡。
五月,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市)被拥立为帝(即宋高宗),重新建立宋王朝(史称“南宋”),改年号为建炎元年。金军继续南侵。
这年十月,宋高宗迁到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建炎三年(1129)正月三十日,金军攻破泗州(旧城在今安徽洪泽湖旁,十七世纪后期沉于湖底)。
二月初一日,宋高宗作好沿运河向南逃避的准备。初三日,金军攻破天长(今安徽天长市,在扬州西北不远)。宋高宗逃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金军洗劫焚烧了扬州。宋高宗又先后逃到杭州(今浙江杭州市)、越州(今浙江绍兴市)。
不久,西路的金军攻陷江西的洪州(南昌市)、抚州(临川市)和袁州(宜春市),东路的金军攻陷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宋高宗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市)。
十二月,金军攻陷杭州,宋高宗逃到昌国卫(今浙江定海市)。建炎四年(1130),金军攻陷明州,宋高宗航海逃到温州。二月,金军自江西乘胜移兵湖南,围攻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守将龙图阁学士向子諲(诗中称“向延阁”)带领军民拒不投降,攻守八日,金兵登城放火,向子諲率官吏从城中逃出,潭州失守,金军在潭州屠杀劫掠六天才去。
这首《伤春》诗对南宋朝廷的瓦解之快,寄以无限忧伤。
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伤春”,末二句写向子諲的英勇事迹,是说在“伤”中有一丝慰藉。写“伤”时以伤国事(前四句)为主,也伤自己(第五、六两句)。
伤国事的四句,第一、二句写宋朝廷的军政最高决策者没有方法制止金军的侵略,以至金军越来越深入。第三句写公元1127年金侵略军占领北宋首都汴京,第四句写当今南宋皇帝宋高宗被金侵略军胁迫而逃到“穷海”之地的温州。
第三四句中“初怪”、“岂知”彼此照应,昭示了南宋王朝瓦解之快。第四句中“飞龙”指宋高宗,除用《易经·乾·九五》爻辞“飞龙在天”以飞龙比皇帝的故典外,还用当时的事:这年(公元1130年)二月初二日,宋高宗的船泊在温州江心寺,宋高宗到寺里暂驻,改寺名“龙翔寺”;“龙翔”就是“飞龙”。
第五、六句写诗人对自己的哀伤:年复一年地过去,又是烟花满眼的阳春时节;诗人白发滋长,有衰颓迟暮之感(据陈与义的外甥张嵲作的陈与义墓志铭:陈与义大约死于公元1198年,四十九岁。作此诗时,陈与义才过四十岁。
由于多忧伤,故“霜发”早生,而且已有“三千丈”,极言衰老之早、之快,益见忧伤之多。在此暗点诗题“伤春”。
末二句则说:唯一可以引为喜慰的是宋军中还有像向子諲这样的将军敢于抵抗强敌(也许作诗时长沙还没有沦陷,或已沦陷而陈与义没有得到消息)。
这是可喜的,但在“初怪”、“岂知”强烈的伤痛之后,这“喜”是微弱的了,故曰“稍喜”,暗应诗题。因此,诗题一语双关,家国个人全被囊括,意蕴丰厚。
- 上一篇:《夜柔吠陀》古典作品简介
- 下一篇:《警世通言》作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