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巴阡山脉介绍
历史网 2024-12-07用户投稿
喀尔巴阡山脉是欧洲中部山脉,在多瑙河中游以北。西起奥地利与斯洛伐克边界多瑙河峡谷,向东呈弧形延伸,经波兰、乌克兰边境至罗马尼亚西南的多瑙河谷的铁门峡谷。全长1450千米。人们习惯上将呈弧状分布的山脉分为西、南、东三部分。多数山峰一般在海拔2000米以下,最高点是西喀尔巴阡的格尔拉赫峰,海拔2655米,冰川地貌仅限于少数高耸山峰。
喀尔巴阡山脉
喀尔巴阡山多为断块山地,地表有受流水侵蚀的明显特征。由多列平行延伸的山岭所组成。地势不高。主要可分3条地质构造带。外带是由页岩、砂岩组成,为山顶浑圆、山坡平缓的中山地貌;中带由结晶岩和变质岩构成,地势较高,多呈块状山;内带为火山岩构成的山脉。
河流主要属黑海水系,主要是多瑙河及其支流。山脉主干是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分水岭,山区气候也兼具西欧与东欧之间的过渡型特点。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夏季降水较多。外侧山麓地带分布石油、天然气、岩盐。矿藏有铁、铜、金、银、铅、锌、钾盐、褐煤等。山间林木茂密,植被分布随高度而变化。分草地、矮松、云杉、山毛榉、栎树和榆树5个分布带。动物有熊、狼、猞猁等。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一些矿泉产区为著名的疗养胜地。
喀尔巴阡山脉并非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了几个山群。它仅有少数山峰高于2500米,没有常年积雪的山峰。多瑙河是阿尔卑斯山和喀尔巴阡山的分界,也是喀尔巴阡山同巴尔干山区的分界。奥德河与摩拉瓦河谷地将其同西里西亚及摩拉维亚分开。喀尔巴阡山也是黑海和北部诸海的分水岭。
气候
喀尔巴阡山脉地处东、西欧的分界线上,这一情况在其气候特点中也得到反映。它的气候,冬季受来自东方和东北方的极地-大陆性气团的控制,而其他各季受来自西方的海洋性气团所主宰。在有些低洼地区,明显地是在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年总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在海拔800米的山区降水量约为1143毫米,在最高的山上降水量可达1651-1778毫米。年和月的平均气温根据当地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且没有一定的变化比率。
河流
喀尔巴阡山脉水的径流大多(约占90%)注入黑海。该山脉仅有北坡与波罗的海连接。发源于该山脉较大的河流有维斯杜拉河和聂斯特河以及多瑙河的支流,如瓦赫河、提萨(Tisza)河,奥尔特河、锡雷特(Siret)河、普鲁特(Prut)河等。喀尔巴阡山脉诸河流的特点是雨-雪型水势;高水期为春季3-4月和夏季6-7月,通常是后一时期水势更加猛烈。由于泥土保存雨水能力不佳,洪水常形成灾害。此地长期以来急需修建水库蓄洪。天然的山地湖泊都较少而小,大多为冰川侵蚀而形成的。
生态
喀尔巴阡山脉的植被区段也可按其生长地带的海拔高低加以区分。高山区(海拔1725-2544米)段是高山草地为特征,亚高山区段是矮松树为特征,上森林区段的特征是云杉,而下森林区段的特征是山毛榉(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喀尔巴阡山脉的10处原始山毛榉林区列为世界遗产保护区)。前沿地区(海拔550-850米)段以栎和榆而著称。自然植被区段是与经济上土地利用的阶段相互配合的。前沿地种植小麦和马铃薯,下森林区段种植燕麦和马铃薯(高达1000米),上森林区段和亚高山区段用以放牧。
喀尔巴阡山脉——尤其是在第四纪气候凉爽的影响不甚明显的东南部——有许多独特的植物品种。迄今喀尔巴阡山脉东部的森林保护得最好;这里有熊、狼、山猫、鹿和野猪,在最高处的塔特拉山还有岩羚羊和旱獭。
原始山毛榉林
由10个跨国的连续遗产组成,沿185公里的轴线,从乌克兰拉希夫山脉和Chornohirskyi西沿Polonynian山脊,一直到斯洛伐克的Bukovské Vrchy和Vihorlat山脉。这10个遗址是原始的、多元的温带森林的突出例子,展示了最完整、最广泛的生态模式和纯粹的欧洲山毛榉群丛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过程。
它们包含着宝贵的山毛榉基因库和与这些森林栖息地相关并依赖其生存的许多生物。它们还是上一个冰河时代后陆地生态系统和群落再移植和发展的突出例子。帕伊内角峰位于智利南部,属南美安第斯山脉群峰之一,它们是两个带粉红色的灰色花岗岩峰,每个山峰的高度约2545米,顶部为黑色板岩,高高耸立在起伏的草原、长着红黄绿三地毯般苔藓的沼泽以及平静清澈的湖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