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版越剧《西厢记》艺术鉴赏
历史网 2024-12-08用户投稿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改编的越剧《西厢记》主题明确、节奏紧凑,意境优美,浪漫色彩浓郁。这一版为张生这个人物设计了较多唱段。
剧本没有用幕、场、折这样的连缀方式,而是通过可舞台的转动来完成时空的交换,一气呵成。同时,剧本设计了几处伴唱和集体表演用于连缀剧情,减少了对空间道具的依赖,突出了该剧的优美意境。
相比较“上版”,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李潇认为,“浙版”更多地兼顾到时代特点,在唱词中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如“赖婚”后,张生沮丧、懊恼的一段唱腔里这样写道:“我有心、她有意,老夫人廊下许婚成契机⋯⋯灵魂不附神无主,奈不何脚下遍地是荆棘”。而原著文为“(末跪红科)小生为小姐,昼夜忘餐废寝,魂劳梦断,常忽忽如有所失。
自寺中一见,隔墙酬和,迎风待月,受无限之苦楚。甫能得成就婚姻,夫人变了卦,使小生智竭思穷,此事几时是了!小娘子怎生可怜小生,将此意申与小姐,知小生之心。就小娘子前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诸如“我有心、她有意”“灵魂不附神无主”比较符合现代语言特点。
从原著本意来讲,张生的思想轨迹还是较为简单的,从他在西厢以诗挑逗莺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将诗礼道德抛诸脑后了,他在红娘、老夫人以及莺莺的反复中一次又一次地由欣喜到热望落空,可以用起伏来概括张生的情感。
“浙版”改编的越剧《西厢记》削减了莺莺的大段戏份,改变了整个剧作结构。浙版的莺莺更像是为了烘托张生的摆设,缺乏对莺莺情感递进的展现空间,只留了几个唱段,却也不是反映莺莺情感变化的部分。相比较“上版”越剧《西厢记》中却给了莺莺相当多的戏份来发挥。
“上版”《西厢记》中“琴心”一场戏是该剧的一个小高潮,既是张生与红娘设计试探莺莺心意的过程,又是莺莺内心独白的昭示,这里为莺莺设计了大段的唱词,把对母亲的怨怼、对张生的爱恋以及对礼教的畏惧统统告诉观众,这样就对后面莺莺的纠结斗争以及对勇敢地迈出婚姻自由的步伐给予了合乎逻辑和情理的铺垫。
而“浙版”仅保留了“琴心”中张生咏诵的唱段,莺莺的部分却都删减掉了。根据“浙版”的剧情安排,老夫人赖婚后,红娘传了张生一道会亲的柬帖给莺莺,莺莺看见了就私下约张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李潇认为,这样的莺莺也未免太过随便了,见面后又赖掉,更像玩弄张生感情的女子,根本无从感受莺莺在情感与礼教二者间的徘徊。
相比较“上版”对于红娘这个人物形象的丰满、有特点,“浙版”的红娘出场仅是小姐莺莺的跟班侍女,直到张生追着莺莺为红娘拦下才有了红娘正色批评张生的一段。
关于红娘为什么会从阻碍张生、莺莺恋情的监督员角色发展成为撮合他二人终成眷属的“媒人”,“上版”红娘在抢白张生时还只是觉得他傻,酬韵时,红娘就大致感觉出小姐的脉脉情愫,以夜深为由,拉小姐回房了,没有让这种情愫继续发展。直到张生备下书信击退孙飞虎时红娘对张生的态度才有一定的改观。
直到老夫人赖了婚,让红娘送张生回去,这个“书呆子”经受了这样的打击要自尽,一下子激起了小红娘的侠义之心,此事之后,红娘的转变显得如此理所应当。在“浙版”《西厢记》中红娘的前后转化反而表现得没有这么到位,尤其张生被赖婚后,红娘表现得更多的是惋惜和怜悯,那种对老夫人行事方式的不认可却没体现出来。
- 上一篇:清永陵的历史沿革
- 下一篇: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