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寿堂的历史文化
历史网 2024-12-27用户投稿
乐寿堂,清漪园建筑,也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北京颐和园内慈禧的寝宫乐寿堂,原为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本是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要过六十岁生日,乾隆为了给母亲庆祝六十大寿,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就把原来的瓮山和西湖加以改造。
从败家石到青芝岫
在乐寿堂前的庭院里,一个雕刻海浪纹的石座上,横卧着一块海青色的大石头,上面刻着乾隆皇帝的手书:青芝岫。这块山石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就象立在当院的一架屏风。
这么一块大石头,是怎么运到颐和园来的呢?
相传,这块山石原来出在房山县的深山里。明朝有个大官叫米万钟,他爱石成癖,在他的海淀勺园里,搜集陈列着许多奇峰怪石。他发现这块大青石以后,非常喜欢它,就决心运回勺园。可是这块石头太大太重了,人抬不起,马拉不动。这时候有人给他献策说:古代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采取修冰道的办法搬运山石,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米万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雇了好多民工,先修起一条大道,又在道旁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等到数九寒冬,就提水泼路,冻成了一条冰道。当时还有人给这条冰道编了一段歌谣,说:“彰义门,修得高,大井、小井、卢沟桥;卢沟桥,长又长,过了长辛店是良乡;良乡塔,漫山坡,过了豆店是琉璃河……”大道一直修到了房山大石窝。直到如今,房山、丰台还有不少叫大井、小井的村子呢。米万钟为运这块大青石,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石头运到良乡,他家的财力就消耗完了,只好把它丢弃在路旁。当时的人们,就把这块大青石叫做败家石。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到西陵祭祖回来,走到良乡看到了这块奇异的大青石,就问大臣刘墉:“这块大青石,为何弃置路旁?”刘罗锅子很会揣度皇帝的心思,见他看上了这块山石,就说:“这是明朝米万钟在房山大石窝发现的一块灵石,他想运回海淀,但是这块灵石嫌到米家去是大材小用,就蹲在良乡不走了。”乾隆听说山石有灵,只有皇家才配享用,就传下圣旨,叫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点着香火,参拜灵石,还限期把败家石运到清漪园。
那时候,乐寿堂的院墙已经修好,败家石太大,只好拆门运进院里。皇太后听说了,以为败家石本来就是不祥之物,要是再“破门”而入,那更不吉利了,她就出面劝阻。皇太后发了话,乾隆也不敢违拗,但是看着这块灵石扔在门外,也不甘心。后来,还是刘罗锅子给他出了主意,说这块大青石形似灵芝,会给皇家增添瑞气,象征着人寿年丰,皇基永固!只有放置在乐寿堂前,才最为适宜;如果弃置荒野,那倒是很不吉利的。乾隆把这番道理向皇太后一讲,太后转忧为喜,让快点把大青石运进乐寿堂来。乾隆称心如意,就赐名“青芝岫”,又挥笔题写了“神瑛”“毓秀”四个大字,还命大臣们题字写诗,都刻在大青石上。从此,这块青芝岫就名满天下了。
在“御案宝座”的两端,还陈列有盛果子用的一对青花大果盘。每一盘能堆放四五百只各色水果。这是专供闻“味儿”的。在起居室的四角,还配置有四只镀金九桃大铜炉,专供点燃檀香调节室内空气的。在中间还有两张“八仙鱼桌”,制作得相当讲究:桌面为两层玻璃结构,夹层嵌制以“(溪鸟)(勒鸟)木”——水鸟名和用象牙雕成的相当精致的“亭台楼阁”。其下,为方形鱼槽,可放养“金鱼”。美丽的金鱼穿游在“亭台楼阁”之间,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乐寿堂也是慈禧居住的地方,门厅称"水木自亲"。"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帝手书,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堂内西内间为慈禧寝宫,东内间为更衣室,正厅设有宝座、御案、掌扇、屏风等。宝座前置有名贵的青花瓷大果盘和4只镀金九桃大钢炉,均为慈禧生前原物。堂阶两侧对称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谐音"六合太平"之意。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据说乐寿堂是中国首次安装电灯的地方,慈禧太后是第一个使用电灯的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1903年有位德国商人想发大财,竭力要将西方电气商品打进中国市场,但慈禧反对。外国商人懂得,要想打开中国市场,首先必须让慈禧带头用电灯。于是使用金钱暗地重贿了慈禧的贴身太监李连英。他们趁慈禧外出之机偷偷地将电灯安装上了。待傍晚时,慈禧从外面回来一进乐寿堂就质问:我一走,你们干吗就在我殿内张挂那么多的各色"茄子"?但李连英只是叩头请安,笑而不答。然后恭问:老佛爷,该上灯了吗?慈禧说:上。李迅速将门后的电灯开关打开,即刻五颜六色的灯光大放异彩。慈禧好奇而惊喜地问:这些茄子怎么下子全亮起来了,究竟是些什么玩艺儿?!李便毕恭毕敬地奏道:这就是电灯,并说明用电灯的方便、干净、明亮、安全,老佛爷用上它可以添福添寿呢!从此慈禧便用电灯,中国各大城市慢慢开始用电了。
- 上一篇:德和园大戏楼的建筑特色
- 下一篇:谐趣园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