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发明的这种奇葩战术 不知道坑死多少自己人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客观地讲,二战前的日本虽算得上强国,但不是大国。因为国土面积和资源的限制,日本一直没有能力像德国、英国和法国那样发动长达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战争。即便是日本勉强获胜的日俄战争,也是日本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打的。俄国人即使是战败了也拒绝赔款,日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总而言之,日本是因为什么都缺才发动战争,而发动战争后,什么都缺这一问题,在巨大的战争损耗下又被进一步放大。当二战中的日本将更大的精力放在打造强大的海军舰队时,陆军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了。为了节约资源,日军高层不得以放弃了追求强大的火力,包括重机枪在内的许多武器的质量也非常差。日军士兵每人分配的子弹数量甚至都是有限的,取而代之的是,日军士兵苦练射术,而高层则理所应当地认为:“用数百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是不能忍受的。”
当然,二战中的日本士兵作战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尤其是作风凶悍且勇猛,经常在弹尽粮绝时拒不投降,反而端着刺刀向敌方阵地发动自杀式袭击。也有许多资料中记载了日军士兵奋不顾身地抱着炸药包冲向敌军要塞,与敌方火力点同归于尽。
其实,这里存在一个误会,这些日本士兵其实并没有想到自己献身为战友铺路。实际上,正如我们之前所说,从二战中期开始,尤其是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国内资源匮乏到可怕的程度。而为了继续达到武器装备生产的额定数量,兵工厂不得不从装备的质量上下文章。拿日军的炸药包来说,原本炸药包的引信长度应当支撑士兵投放炸药包后并安全返回,然而出于节约的目的,引信的长度都被缩短了,因此,这些士兵来不及逃跑就被迫“同归于尽”。
另外,二战中的坦克被认为是陆战中的“战争之王”,坦克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成为步兵的噩梦,甚至都出现了以坦克为主体的超大规模战役。而为了适应各种地理条件,各国的坦克也做了多种多样的调整。
比如苏联,在1939年11月的苏芬战争中吃了大亏,苏联人就将即将装配军队的T-44坦克履带加宽加厚,以适合在雪地中行驶;德军为了发挥闪电战术的威力,合理地减小了炮筒口径和装甲厚度,以使坦克更加灵活。而当日军发现马来亚地区地形崎岖、多雨、道路泥泞极不适合装甲坦克行驶时,日本人竟然想了一个既能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又能节约材料的方法,那就是用自行车代替装甲车。日军将机枪放在自行车上,士兵一边骑车一边开枪,这样就变成了一个个移动火力点。
1942年初,当山下奉文指挥日军向东南亚的英军发起进攻时,这一奇葩战术竟然大放异彩。原本英国人认为日军坦克上的劣势,足以让英军守个一年半年,哪想到日军靠着近1.2万辆自行车发动了日本版的“闪电战”,很快就将英国打得连连败退。当然,这根英军本身战斗力差有关系,后来,当美军遇到同样的战术时,在强大火力和适合雨林作战的坦克碾压下,这一奇葩战术便变得不值一提了。
其实二战中日军的奇葩装备和战术不在少数,有很多军事专家认为,日本根本就不具备发动世界大战的实力。而日本人屡次赌上国运挑起侵略战争,耗尽了国家资源。正是这些窘迫形势,逼得日军高层想出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东西,不知道反而白白葬送了多少日军士兵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