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文豪沈从文从写情书到自杀相逼追女神,娶到张兆和后却又出轨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沈从文,一代文豪、文物文化史专家,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著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几十部。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1929年,只有高小学历,后来参了军,不过曾经在北京大学旁听过的沈从文,由于发表了许多优秀小说、散文,经徐志摩推荐,得到胡适赏识,在其任校长的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教书,爱上了自己的女学生,漂亮聪明的张兆和,“合肥张氏四姐妹”之三,其二姐张允和则嫁给了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

读书时的张兆和面容姣好,温婉清丽,被公认为中国公学的校花,追求她的男子更是排成了长队,而沈从文则是那第十三个给她写情书的人,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编了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张兆和当时并没看上自己这个木讷的、傻傻的老师,沈从文就不断给她写去火辣辣、直白、肉麻的情书,简直是“死缠烂打”。

此后,他写下许多完全没有自尊的呓语,“做奴隶算什么?就是做牛做马,或被五马分尸、大卸八块,你也是应该豁出去的!”

他甚至软硬兼施,张兆和在1930年7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他对莲(兆和的室友)说,如果得到使他失败的消息,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刻苦自己,使自己向上,这是一条积极的路,但多半是不走这条的,另一条有两条分支,一是自杀,一是,他说,说得含含糊糊,‘我不是说恐吓话……我总是……总会出一口气的!’出什么气呢?要闹得我和他同归于尽吗?那简直是小孩子的气量了!我想了想,我不怕!”

沈老师寻死觅活的爱情,在学校掀起波澜,引起许多议论,令家世清白的兆和不堪重负,觉得有必要找校长胡适说说清楚。

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

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

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

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了苏州的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

弄堂很窄,允和对站在太阳底下的沈从文说:你进来吧,有太阳。沈从文不进来,允和就对他说三妹上图书馆去了,不在家,让他进来等。沈从文听完说了声“我走吧”,回头就走了。

沈从文回到了旅馆,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满脑子尽是张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来后,允和把她骂了一顿: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兆和说:我就是用功,哪晓得他这个时候来啊。允和让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兆和终于鼓起勇气请了沈从文。

心潮澎湃的沈从文回到青岛后,立即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允和拟好的电报是: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很简单。兆和的则是: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电报了,但邮局没有收,而收下了允和的。

与沈从文订婚之后,张兆和为了和心爱的人靠得更紧,只身来到青岛,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专心于写作的沈从文在生活上一塌糊涂,一次洗衣服时,兆和发现了一张揉碎了的当票。原来沈从文把兆和的一只戒指当了,却忘了取回。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新居是北平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院子,这个媒是允和做的,所以沈从文一看见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据说后来沈从文见张兆和不答应,竟以自杀相威胁,张兆和遂屈服,在二姐张允和的撮合下,答应让沈从文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