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始衰落(明朝何时开始衰落)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明朝从什么开始走向衰落,绝不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死的时候。那是李自成从陕西米脂起兵的时候吗?一个朝代的衰落,不是从农民起义开始,而是从他的内部开始,而农民起义只是给这个朝廷进行最后致命一击。
若令家畜五母之鸡,一母之豕,床上有钱、币、被,甑中有数升麦饭。虽苏秦张仪巧说于前,韩信白起按剑于后,不能使一夫为盗,况贪乱乎。
这几句话把中国农民说的最透彻,他们是天下最老实的人,最好管理的人,只要有点地,有点粮食吃,就会安生。而中国农民却是天下不怕死的人,他们往往都是一个王朝的结束者。
而明王朝的衰落是从他内部的腐烂开始的。
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在北京的家中。这位明朝晚期最著名的首辅,用尽全力来改革这个积弊重重的王朝,然而他所能做就像一个外科医生一样,只能给明王朝受伤的地方,抹抹消炎药,使其表面愈合,而里面的病症,只能任其发展。他的死,等于他的改革全部化为乌有,黄河照样泛滥,边防军继续腐败。而有下面守旧的贵族乡绅们无们拍手称快。他们又可以大力剥削农民了。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沉重的写道:“张居正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坠入深渊。”
首辅这么重要,那么皇帝呢,他在忙什么。明朝是没有宰相的,从帝国的建造者朱元璋开始,他就把中国传承上千年的宰相制度给取消,连最牛逼的秦始皇都不敢做事情,他都做了。他认皇帝必须集权,必须把管理的触角下延伸到第一个人身上,他连老百姓最普通的吵架都要管理。他太累了,太勤政了。
他认为宰相就是多余的。朱元璋没有想到他的后代,没有一个人比他勤政,从宰相到首辅。一切又回到起点。只是过去的宰相有权力处理某些事情,而明朝的首辅是没有权力处理任何事的,他们要通过“票拟”这种东西,把信息传达给皇帝,等皇帝“朱批”才能执行。张居正活着的时候,每天都需要把重要事情汇报给万历皇帝,都要做好“票拟”,并催促万历皇帝早点“朱批”执行。然而,那个每天催促万历皇帝看奏折,一脸古板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一下把隐藏多年怠政与贪婪全部展现出来。
万历十四年(1586年),内阁出了一件奇怪的事,堂堂文渊阁印居然让盗贼给偷走了,下令严缉,也没有结果,只好另铸一方。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情,说明内阁的权力已经可有可无了,连印章都守不住。
从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开始不跟大臣见面,先是几天不见,后是几个月不见,从1589年的元旦,那是皇帝必须跟群臣见面的盛典,皇帝要举行祭祀大典,而万历皇帝取消了。到1615年才勉强到金銮殿跟群臣聊聊天。这中间消失了26年,一个人居在深宫里可以达26年,这是什么概念,官员,民众都怎么生活的,国家机器怎么运转的。他在深宫想些什么没有人知道。每天面对一样的景色与面孔,他不烦吗。
我们来看看,这26年不主政,万历皇帝给明朝留下什么。
一,全国的行政全部停顿,1610年,中央政府有六个部,只有刑部有部长,其他五个部全都没有部长。六部之外的监察部部长缺十年以上。全国的监狱的囚犯都关在监狱长达二十多年,没有人审理,没有人问过一句话,犯人都以自残伸冤。而囚犯的家属长年跪在长安门外,向深宫里皇帝哀哭。但万历皇帝没有任何反应。
二,黄河发大水,山东河南重灾区,需要朝廷拔款救助。官员们上奏章,如石沉大海,百姓们只能吃土,吃死人。
三,内阁大员李廷机有病,想辞职,打了120次的辞呈,都得不到消息,最后不辞而别。万历皇帝也不过问。
四,辽东军区总指挥杨镐,四路进攻新兴起的后金可汗国,在辽宁大败,死了四万多人,开原、铁岭相继陷落。距离沈阳只有六十公里。北京震动,全体官员大臣跪在文华门,苦苦哀求皇帝批准奏折,派兵支援,急发军响。前钱部队正冰天雪地里杀敌。而我们的万历皇帝毫不理会。大家继续跪求,然而宫门紧闭。一切没有任何回音。
对于万历皇帝的怠政,已经让官员们发疯了。他们恶毒的奏折来辱骂这个皇帝,希望用自己的死亡来挽回他的对时政的观注。
大理寺评事雒于仁上了一份奏疏直接写道:臣入京阅岁余,仅朝见于皇上者三,……圣政久废而不亲,圣学久辍而不讲,臣以是知皇上之恙,药饵难攻者也。惟臣四箴可以疗病,请敬陈之。皇上之病在酒色财气,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
湖广巡按御史上疏:论圣心三好,曰:好货、好疑、好逸。
更有甚者,怒斥万历皇帝不敬天,不敬祖,不勤政,不能用人,初政俱失。
万历皇帝看这些奏折后,全给留中了。什么意思,就是封存了。并给当时首辅申行时说,此不过欲沽名尔。这些人不过都想青史留名罢了,我就不给他们机会,看我聪明吧。还有这样的皇帝,这些官员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言,在他眼里都是为名的小人。
这样的王朝真是天下奇观。任何奏章像投进了死人的坟墓。这样的王朝让人窒息。官员们只能无奈看着王朝腐烂,一点点从肌肉进入骨髓快要进入内脏了,可是万历皇帝感觉这个王朝死的还不够快,又加入让其快速死亡的毒药。
万历皇帝并不是对所有奏折都不闻不问,有的奏折会立马回复。
那就是散布全国各地的矿监和税监们的奏章。上午送进宫,下午就能朱批出来。这个毒药就是由宦官管理开矿和负责征收赋税。
- 所谓矿产,主要是金矿、银矿、朱砂矿等,只要发现矿苗,皇帝会指派宦官去开采,这是矿监。
- 税收本应该户部主持收,但皇帝嫌麻烦还要走程序,自己弄了一个太监征税系统。把全国的税收全弄到自己手里。称为税监。
明朝的这项政策不是从万历皇帝开始的,而是他把这项政策发扬光大的。
- 每一个矿监宦官,带着众多的奴才,在全国找金矿。有没有矿他们说了算,然后土地上的建筑,为了挖矿随便拆除,如果不想拆除,那就要给矿监交钱。并指定当地富豪为挖矿人,如果达不到他们要求的产量,会让富豪全部掏钱赔偿。值到把富豪弄破产。
- 但他们比是税监来,像是好人。税监们能想到的,只要有交易的物品都要收税。收多少,怎么收没有具体规定。最乱的时候,税监在街上一指某店铺漏税,那么这个店铺老板一家人做牛做马也还不清税款。他们还在重庆收木税,一棵树只要砍倒就要收税。
人民苦不堪言,因为税监、矿监引起民众暴动数不胜数。当这些消息传到万历皇帝那里,他会震怒,普通老百姓敢作乱犯上,他竟然用绝食表示自己的愤怒,恶民,无视王法。他从不去想老百姓为什么会暴动。
整个国家都是皇帝的私产。这个万历皇帝不明白吗,他为什么还要搜刮民众,因为他要建造他自己的皇陵,建了六年共用八百万两白银。他要给最宠爱的儿子朱常洵,希望万万辈子花不完。这个宝贝儿子比他还还混蛋,此时,恰逢农民叛乱如火如荼,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民不聊生。人祸未平,天灾又至,“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间藉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常洵居然把自己养成了300斤的大胖子。百姓怨声载道,“谓先帝耗天下以肥(福)王,洛阳富于大内”。兵部大臣吕维祺建议朱常洵出资助明军平叛。但朱常洵一毛不拔,充耳不闻,照旧整日莺歌燕舞,吃喝玩乐。
1641年,闯王李自成带兵攻入洛阳,朱常洵跪在地求饶命。被李自成剁成肉酱跟鹿肉煮在一起做成“福禄汤”,被老百姓给吃了,他财富又全部回到民间。
明朝从什么时候衰落的,从万历皇帝的怠政与苛政开始的。他已经为明朝的衰落挖好了坑,我们已经看到,明朝死亡是早晚的事,只是民众等的太久了,这愤怒火在心里压抑的太久了。在万历皇帝眼里这此普通老百姓算什么,他在宫中喝酒,每次大醉,左右倍在身边的小宦官、宫女一不顺眼就下令扑杀,截止1592年统计,死在他皮鞭下的人已经达上千人,这一千人是大臣公开在奏折说的。这样皇帝怎么统治天下,这样王朝怎么能不灭亡呢。
参考书目《走向晚明》商传著《中国人史纲》柏杨著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朱元璋在《祖训》中明令,以后子孙做皇帝,不许立丞相,如有臣下胆敢奏请立丞相,立即凌迟,全家处死。
不仅如此,他还规定,宫中太监不得读书识字。因为,文盲无法干政。
在朱元璋的设想中,天下是朱家的天下,是皇帝一人的天下。历朝历代对皇权威胁最大的,无外乎大权臣和大太监。他想一举把这两种潜在的势力收拾掉,让子孙继位者一劳永逸。
独裁的欲望是无穷的,独裁的精力却是有限的。
废除丞相后,朱元璋被朝廷内外的日常事务彻底淹没。连他这么打鸡血的一个人,都顶不顺了,只好设置四辅官来协助处理政事。他的后代更吃力。
朱棣在位时,正式出现了内阁。到仁、宣两朝,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辅政,虽无丞相之名,但权力已经很重。
从明英宗到明武宗时期(1435—1521),宦官势力抬头,出现了好几个大权阉。权阉与权臣,始终处在权力天平的两端,此起彼伏。
至此,朱元璋的制度设计,完全“破功”。
不过,在皇帝、内阁、太监三种势力中,皇权终归是最后的赢家,也将是最后的输家。
明朝非亡于崇祯,实亡于嘉靖。
嘉靖朝45年的内阁权斗,在整个明朝历史上,是最为激烈的。
但这远不是内阁争斗的终结。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确实守住了老朱家的皇权。明朝有过大权臣、大宦官,但前提都必须为皇帝服务,一旦对皇权的施展构成障碍,分分钟就会被碾成渣儿。
在斗争哲学的影响下,嘉靖朝及以后的首辅,几乎没一个有好下场。
因为从首辅的产生来看,它就不是一个正常的遴选机制,全是靠搞掉前任才能上位。
这是皇帝想要的,一个权力制衡与内耗的内阁。唯有如此,皇帝才能在一片吵吵嚷嚷之中,独揽大权。
铁板一块的内阁和文官集团,有利于提高决策和执行力,却容易对皇权独断形成威胁。
当晚明的变局出现时,这套运行机制,以及内斗风气,严重拖垮了整个王朝。
纷扰的内阁,最终与明朝的气数,一起走到历史的尽头。
雪崩时,没有哪片雪花是无辜的。
明朝从一开始就走向衰弱,其根源不在个人而在于制度设置的失败。
明太祖朱元璋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贫苦出身的皇帝,作为开国之君必然有过人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文化素质较低,猜忌心较强,诛杀功臣。刘邦比朱元璋好在针对个人,而不是针对制度。朱元璋就不同了,不仅针对个人,还乱改乱设置制度,比如在胡惟庸案后废除丞相。
秦朝之亡在于酷法而不是制度,这点刘邦和汉初的几个皇帝均做得不错,汉承秦制,只是把酷法改为黄老之学的休养生息,所以西汉很快就出现了所谓的“文景之治”,这是封建统一王朝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封建王朝第一个盛世
而朱元璋则不同,喜欢折腾,其主要败笔是废除丞相,使皇权失去辅助与制约,使皇权走向神秘化,把政权系于一人之手。而明朝的皇帝大多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都不是太好,内阁的一些好的建议因皇帝自身素质与眼界的问题,并没有被采纳,反而为宦官弄权打开方便之门,所以这个是最大的失败,也是政治变坏的根源(丞相不好可以换,但皇帝不合格就无法随意换了)。还有把皇帝禁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破坏司法,破坏正常的行政机构运行,后来的东西厂影响更恶。
明朝主要中央机构与职权
再往后明成祖朱棣的朝贡贸易与海禁政策,明宪宗朱见深的八股取士。对国家财政与培养用人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耗空国力
制度运行遭到破坏,老朱家的皇帝自身素质不行,诸多大臣又多是空谈,并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如一太监,所以在魏公公倒台之后,崇祯所重用的东林党并没有能挽救大明的江山,而这些的根源就在制度的设计出了问题,还乱改制度。制度不好,谁来了都无法扭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