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有多惨(明朝灭亡时还很强盛吗)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虽然说古代没有不亡之国,但等到一个朝代或帝国灭亡时刻真正到来时,其画面之惨烈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恐怕没有几人能承受。比如,立国近300年的明朝(包含南明),其灭亡时的场景便堪称极度悲惨。

崇祯帝自杀殉国后,明朝遗臣又在南方相继扶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唐王朱聿键(隆武帝)、桂王朱由榔(永历帝)为帝,以图对抗清朝、收复故地,期间还存在过鲁王朱以海(监国)、唐王朱聿鐭(绍武帝)等政权,但不被视为正统。这段时期尽管被史学家称呼为“南明”,但在实际上仍属于明朝的延续。

永历帝在位16年时间(1646-1662年),起初占据南方七省之地,局势仍然大有可为,就算不能光复故土,但效仿南宋、割据江南却没有问题。然而坏就坏在小朝廷内部党争异常激烈,加上主帅孙可望(后降清)私欲膨胀、屡起内讧,终将好端端的局面搞到山穷水尽的程度。1659年,走投无路的永历帝逃往缅甸避难。

因为明朝是宗主国的关系,所以缅王莽达对永历帝君臣相当客气,不断地给予他们饮食、物资。然而在另一方面,莽达却跟清军谈判,希望以送交永历帝君臣为代价,要求对方帮助其消灭南明李定国、白文选部,以稳定中缅边境局势。等到新王莽白上台后,缅甸对南明小朝廷的态度陡然变得极其恶劣。

永历十五年(1661年)五月,莽达的弟弟莽白弑君自立,非但没有向永历帝奏请册封,反而向其索取贺礼。此时,永历帝由于资财匮乏,根本拿不出像样的贺礼,同时又考虑到其事不正,于是决定拒派使者朝贺。被拒绝后的莽白恼羞成怒,决定对南明小朝廷动粗。

当年七月,莽白遣使造访永历帝,先是责备他怠慢缅王,不久又通知南明君臣过江议事、同饮咒水,以重申交好之意。对于莽白的建议,南明君臣觉得其中有诈,便由世代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出面,先是责备缅王大失藩臣之礼,如今又想设计危害明朝君臣,行为实在可恶。

然而南明的态度虽然强硬,但在缅甸使者的威胁下,永历帝最终还是被迫接受“邀请”。不过考虑到此行的危险性,大学士马吉翔、大太监李国泰决定替皇帝赴约,并偕同沐天波一同前往,希望借助他在西南各国中的威望,使缅王有所忌惮。然而从之后发生的变故来看,纯属一厢情愿。

七月十八日,马吉翔率众渡河,仅留13名内监和跛足总兵邓凯守护永历帝及其后宫。当天上午,南明官员刚刚到达目的地,即被3000名缅兵包围。随即,缅军主帅派人将沐天波拖出人群,并下令击杀其余的明臣。沐天波不愿偷生,便夺过缅兵的刀反抗,在击杀9名敌兵后,终被对方乱刃砍死。

其他明臣见状,自知已无活路,于是效仿沐天波群起反抗,用血肉之躯跟缅兵拼命,其结局可想而知。很快,包括大学士马吉翔、大太监李国泰、总兵魏豹、锦衣卫掌卫事任子信等30余名明臣悉数被杀害,场面极为凄惨,史称“咒水之难”(“缅酋杀我文武官僚三十余人。”见《行在阳秋》)。

缅军屠杀明朝群臣后,又迅即渡江围攻永历帝的住所,并肆意搜掠财物、侮辱妇女,致使刘贵人、杨贵人、吉王妃等百余人不堪凌辱,全部自缢而死,而永历帝因为惊恐一度想要自杀,幸亏被内侍劝阻。南明的行宫被攻占后,永历帝及太后、皇后、太子等人均被缅甸扣为人质,形同“高级囚徒”。

莽白在扣押永历帝后,本想利用他来压服周边小国,并跟清廷讨价还价,以争取有利于自己的边界谈判,但在清军日益逼近的情况下,该计划却很快破产。当年十二月,清军迫近缅甸国都阿瓦,莽白大惊失色之余,只好将永历帝等人献给对方主帅吴三桂。

1662年6月1日,永历帝朱由榔、太子朱慈煊被吴三桂下令用弓弦缢杀于昆明篦子坡,其家眷除王皇后、马太后在此前自杀身亡外,其余人等被押送至北京。永历帝遇难时,终年40岁,死后被焚骨扬灰(“遣固山杨珅、章京夏国相等缢永历于篦子坡,焚其尸扬之,家属送京。”见《云南府志·卷五》)。随着永历帝的遇难,立国294年的明朝正式覆亡。

史料来源:《丛书集成续编》、《缅甸史》、《行在阳秋》、《云南府志》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莫不是以成百上千万人的鲜血与生命为代价换取。明朝灭亡时的画面也很惨烈,李自成率数十万大顺军攻城数日,京城内外处处残垣断壁,尸山血海,景况惨不忍睹。

史载,公元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指挥大顺军破北京外城。当夜,雷电交加,大雨如注。19日清晨,明宫太监曹化淳等人打开城门,迎闯王进城,帝都北京沦陷。与此同时传来了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的消息。北京四门炮声、呐喊厮杀声已寂,城中尸骸狼藉,到处仍弥漫着硝烟。在刺鼻的硝烟中,京城内外数千文武大臣、士人黎庶相继殉难,缕缕魂魄也追随他们的君主崇祯而去了。

臣从君死

《白话记四史·刘文炳传》记载:少傅、新乐伯刘文炳一家早在16日李自成挥军大举围攻北京城时就做好了以身殉国、从君而死的准备。其老母杜夫人得知即将城破的消息后,命侍女用绢段在楼上束了十几个吊环,并将两个早已出嫁的的女儿接回来,打算全家死在一块。

18日夜,崇祯召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固入内廷护驾。二人如实禀告皇帝大势已去,寡不敌众。崇祯痛哭流涕,说:“朕志决矣。朕不能守社稷,朕能死于社稷”。刘、巩二人都是皇亲国戚,至此亦毫无办法,只能陪着掉泪道:“万一城都不守,皇上当焚宗庙三殿。臣等望宗庙火起,臣家即自焚,从皇上于鼎湖矣”。19日,文炳老娘杜氏正在吃饭,有仆人闯入大呼:“城破矣”!杜氏急忙扔下饭碗,登上楼梯,众女眷紧随其后。杜氏用花盆顶住大门,刘文炳妻与一妹已经悬梁自尽,杜氏撤去板凳,二人顷刻气绝。杜氏自己投环,踢掉板凳,绳断,摔得头破血流,瘫在地板上。刘文炳的另一个妹妹握着绢段瞪眼看着老母,只见她挣扎着再次投环,绳索再断,六次才缢死。文炳妹九次自缢不死,见母亲已死,遂开创一跃而下。不料跌的手断齿落,昏死过去,不久又苏醒过来。他见一姓郑的仆人经过,便喊他过来,摸出一块金子,气息奄奄的说:“这块金子给你,你扶我上楼,我要和母亲嫂子妹妹死在一起”。郑仆将她背上楼,见她以项(脖子)投环,良久方气绝。郑仆下楼纵火,新乐侯府焚毁殆尽。

刘文炳回府,只见烈火熊熊早已进不去了,于是跑到邻居家投井而死,年仅三十岁。文炳的弟弟刘文耀是永定门守将。闯军攻破外城后,他乘乱逃到浑河(永定河), 后听说内城也破,牵挂家人,又回到城中,见家中早已烧的灰飞烟灭,阖府尽死,捶胸顿足,嚎啕大哭道:“我不死是因君与母在,现今他们都已不在人世,我岂能一人苟活于世”?!他找到哥哥刘文炳投井处,找到块木板立在井旁,上书“左都督刘文耀与兄文炳毕命报国”。随后跳入井中,年二十一。据记载,刘文炳一家共有四十二人殉难。

文武殉国

《 白话记四史》载:有人对太仆寺丞申佳允说:“京师危在旦夕,公幸在外任,可从长计议”。原来,彼时他正在外巡视,不在京城。申佳允对那人说:“我深知京师不能守,吾君在焉,安危共之,何所逃避”?闯军攻城 ,京城危若累卵,别人都是纷纷出城而逃,他却于3月12日逆流而上,进入危城。19日闯军入城,左右请他易装藏匿,申佳允笑道:“我进城为什么?要想躲就不来了。我且自择善地 ” 。言毕立刻向院内的一口深井奔去,两个从人追上去拽住他的衣袖,他奋然撕裂衣袖跃入井中,溺毙前口中还大呼曰:“ 你等归慰太夫人,有子作忠臣,不必过于悲哉”!

史载, 四川道御史陈良谟,彼时已患重病,城破时正躺在家中,一日晕厥四次。半夜,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的消息传来。陈良谟大放悲声道:“我所隐忍至今,是因为帝在,如今帝已不在人世,我死的晚了”。他有个刚纳了不足百日的小妾,命其回娘家,小妾不肯,于是二人关紧房门,双双悬梁自尽。

兵部主事金鈜听说崇祯自缢身亡,长跪于老母面前,说:“我职系皇城,当死其城池”。意思是请母割难舍之痛。老母亲应允后,他跑到御河(护城河)旁站着,听到大顺军人喊马嘶声愈来愈近,他纵身一跃,跳入河中。其母、妻、妾、弟也投井而死。

……

布衣罹难

京城的平民百姓有被乱军杀死的,也有自杀殉难的,死者难以计数 。据记载,城破当日,有个叫汤文琼的书生对朋友说:“吾虽布衣,独非大明臣子乎”?他挥毫在衣襟上写道:“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文丞相指南宋末誓死抗蒙的状元宰相文天祥)”。之后,毅然悬梁自缢。

城破前一日,诸生王之珽摆下家宴,全家痛饮通宵。次日闯军入城,王之珽带着妻子以及三子二女投井而死。

史载,明朝末帝明思宗(崇祯)朱由检在位期间正值地理纪年的小冰河时期,中原以及西北地区水灾、旱灾、蝗灾、雹灾、 鼠疫不断,重灾区陕北等地更是赤地千里,流民遍野,饿殍枕藉。在这种灾难深重的时代背景下,农民暴动不断且愈演愈烈。经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后来清军入关时的惨烈杀戮,造成中国人口大量死亡,人数锐减,由明万历时的近两亿人口减至清初时的1.4亿人(顺治时的统计),也就是说共有5、6千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这场天翻地覆的浩劫中。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大明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到现今更是我们许许多多明粉心中伟大的王朝,同时也是一个“幅员辽阔,远迈汉唐;繁荣似锦,治隆唐宋”的王朝。

但无论在强盛和伟大的王朝,他都会有覆灭的时候。

但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大明王朝覆灭后,他们迎来的是一段暗无天日的悲惨岁月,今天像素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崇祯皇帝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起社稷”的壮举自杀殉国后,或许大家觉得此时的明朝已经灭亡了,但其实明朝的遗民们,在南方相继扶立朱由崧(弘光帝)、朱聿键(隆武帝)、朱由榔(永历帝)为帝,为大明王朝续祚,以图收复故地,光复大明。

虽然史学家们,将这段时期和这几个大大小小的正统政权统称为“南明”,但实际上这属于明朝的延续,所以此时我大明不算覆灭。

得益于明朝的两都制度,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在南方的南京仍然保存着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与半壁江山,各方面实力依旧十分强大。

再加上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的所作所为,与满清入关后,所推行的“圈地令”、“剃发易服”等一系列政策,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发生了多次喋血惨案,北方的华夏大地,陷入了暗无天日的生活。

这个时候,百姓们想起了大明的好。普遍认同大明王朝的统治,对外来的“蛮夷满屏”持敌对状态,各地也涌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反清复明”义士。


可以说此时占据半壁江山的“南明”,大有可为,翻盘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就算无法收复故地,起码也可以像南宋一样,与满清划江而治。

但“南明”的接连犯错与武将的倒戈、缅甸王的背叛,造就华夏大地的全部沦陷。

南明的覆灭,又开始走向了崇祯的老路,从王朝的内部开始瓦解。先是张献忠的背叛,与孙可望的野心企图称帝,最终兵败投降清朝。使得永历帝不得一路南下,最终在群臣的陪同下由云南退入了缅甸。

此时永历帝仅剩下一位最为忠诚的李定国,但也不得不分开了,李定国留在云南殿后,永历帝率领众臣与最后一任沐国公撤退进入缅甸。

但永历帝和李定国还不知道,原本亲明派的缅甸王,被亲清派所杀害,所以永历帝在一进入缅甸后便被新国王给扣押了起来。在前线抵御清兵的李定国看到一直给永历帝上书却得不到回应,发觉了事情不对,立马率军杀入缅甸勤王。

  • 可惜,一切已经来不及了,永历帝已经被新任的缅甸王移交给了吴三桂,被吴三桂所杀害,太子、皇后无一幸免,跟随永历帝一起退入缅甸的群臣们也皆被屠戮殆尽。

李定国痛心疾首,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了。弥留之际,李定国告诉子孙后代继续抵抗,保住华夏血脉。做为最后一支汉人的军队,在李定国死后就漂流在了中南半岛,成为了今天的果敢人,时至今日他们依旧保存着汉人的习俗,说着中国话,写着中国字。

而后,满清在吴三桂、耿精忠等“汉奸”的帮助下,一路高歌猛进,一路屠城,至此华夏故地全部落入满清之手,圈地令、剃发令、投充法、逃人法、禁关令以及屠城,六大弊政全国实行,给我大汉民族造成了灭顶之灾,明朝也彻底灭亡,消失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