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选秀之谜:皇帝难道也抢亲?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皇帝
的
后宫
真的是佳丽三千吗? 身为一国之君,怎么会为了选秀而当街抢亲?延续了两千年的宫廷选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格的遴选程序,重重选秀究竟体现了谁的品位?长得漂亮怎么会成为选秀的障碍?宫廷选秀的标准到底是什么?选秀中到底有多少
黑幕
?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女孩究竟什么样?让我们从头开始,随秀女们走进重重宫闱,解密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宫廷选秀。
一、皇帝也抢亲?
这天是黄道吉日,两广总督府前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新娘是总督马尔泰的千金。地方名流云集,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就在新人即将拜天地的时候,一队身穿黄马褂的人突然冲了进来,不由分说,挥舞棍棒驱散了宾客,新娘被扯下盖头,塞进一顶小轿,一溜烟地被抬走了……
听起来像拍电视剧,不过,事儿却是真的,被抢新娘不是一般民女,是当时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千金,抢亲的人不是恶霸,却是当时的皇帝
乾隆
。
别误会,这不是一场
爱情
争夺战。事情发生在乾隆六年,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千金已经17岁了,为了参加选秀,还不能出嫁。女儿没赶上上一次选秀,只能等下一次,可是再等上个一年半载的,就不知道落选后还能不能嫁出去了。今天看来,女孩子25岁
结婚
可能都是很平常的事情。那个时候,女子到了十四五岁的及笄之年,就已经准备出嫁了,如果过了二八年华还未婚配,受到的舆论谴责可是不小的。尽管马尔泰家是两广总督,家大势大,没人敢说闲话,但也不能拿女儿的
婚姻
当儿戏。
更何况,女儿的年龄已经这么大了,估计到时候就算选上去,这么大的岁数,也不可能受宠。想来想去,马尔泰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在一番歌功颂德、民生汇报加业绩展示后,顺道恳请皇帝高抬贵手,让他那不成器的、拿不出手的女儿嫁给别人得了。
事儿本不大,古来后宫佳丽三千,六宫粉黛,也不缺一个女人,更何况,皇帝连他的女儿长什么样都没见过,也不至于为难他,所以马尔泰也只当走个行政程序。交上奏折后等了一个多月,朝廷那边没有消息,马尔泰暗想,估计自己这么点小事,都不值当浪费皇帝的笔墨,他也不好意思拿这么点小事情再给皇帝专门写道奏折,显得自己一天到晚没事干。马尔泰便自作主张,开始一门心思操办起女儿的婚事。没想到这次乾隆可真是生气了,不仅是搅了婚礼,而且以大不敬的罪名把他们全家都给抓了。
为了一个小小的秀女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现在看来乾隆似乎太小家子气。不过,马尔泰一家没有遵循皇家规定的选秀流程倒也属实。
清宫
选秀本来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三年一次的选秀女,这个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皇帝和皇族的子弟,为他们的后宫补充女人。另外一个是一年一次的,也叫选秀女,但是它选的是宫女,也就是进宫做服务工作的女人。这两种选秀,具体情况还不一样。
选宫女的选秀一年一次,它选择的对象是内务府三旗包衣旗,也就是皇帝家的奴仆。这些奴仆的女儿有义务进宫服务10年,然后就可以放出来,出来以后自行嫁娶了。而三年一次的选秀女是由户部主持,八旗满洲 、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这二十四旗当中的适龄女子都必须参加。只有参选落选以后才能出嫁,否则的话就要治罪。
其实说起来,马尔泰一家也挺冤。他的宝贝女儿虽然没有参加选秀,但所嫁的夫君也是
清朝
宗室,是乾隆的镇国
将军
——爱新觉罗·德沛。要知道,在当时,清朝八旗的文武官员是没有人敢向皇帝提出不参加选秀的要求的。马尔泰这个人可能是太疼女儿,估计是知道女儿和德沛的关系不错,自己也对这个未来女婿很是欣赏,再加上女儿参加选秀也是为了给满清皇室及宗室子弟添枝散叶,只是少了一道选秀的程序,结果是一样的。所以,马尔泰才敢大着胆子写这奏折,本以为乾隆能同意呢,没想到乾隆认定,不管你是谁,想破坏选秀的规矩,就是在藐视他的皇权。那时候邮差的速度也不怎么快,乾隆那边都气得吹胡子瞪眼了,马尔泰这边还不知死活地准备闹洞房呢。问题一下子闹大了,这才有了历史上记载的乾隆皇帝也抢亲这一幕。
在清宫选秀的历史上,有不少人在选上秀女后,并不开心。比如说,同治皇帝选中了阿鲁特,阿鲁特的祖父是大学士,父亲是崇绮,吏部尚书,而且是清朝三百年当中旗人里的状元。他的女儿被钦定为
皇后
,消息传到他家后,并不像人们想像的张灯结彩,而是全家痛哭流涕,哭得跟死了人似的。再比如说道光年间的这个河道总督林庆,林庆的闺女没被选上回到家以后,她的哥哥做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就叫《贺大妹子撂牌子》。撂牌子就是指没有选上,就是说你没选上,那我要祝贺你。选上的痛哭流涕,没选上的要举杯祝贺,可见选秀在当时清朝旗人当中,并不是大家愿意的事情。
相比清朝,
明朝
的选秀显得民主得多。明朝那时候不叫选秀,叫选淑女。淑女这个词大家今天都熟悉,是夸奖一个女孩子文静美丽的好词汇。这个词同样适用于明朝,全国范围内,只要是女孩子,愿意给皇帝当老婆的适龄女子都可以去,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全国海选。选淑女也没什么时间限制,礼部张榜公布后,适龄女子都可以参选,愿意去的就去,但是,不是强迫性的。当然,明朝那时候由于快递通信不够发达,一般皇帝的这种选淑活动,能参加的也就是顺天府附近的州、县,比如说河北、山东、山西一带的女子。
即使这样,明朝的选秀也比清朝的选秀范围大了很多,满清初入关时,旗人子弟禁止与汉人通婚,并且在延续皇室血脉这件事情上,就更较真,程序也颇为复杂。身份是首要的条件,必须是旗人子弟。旗人之外的汉人,你就是想参加,也是不能的。而且,每次具体选秀时,皇帝还会划定一个范围,没在划定这个范围之内的人,就可以自行嫁娶。比如说在嘉庆年间,他只是规定八旗蒙古、八旗满洲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女儿可以参选,八旗汉军的笔帖式以上,也就是八品以上的官员的女儿能参选。那就是说这个官员以下的包括一些兵丁的女儿,那就可以不参选了。
这些规定都使清朝时能参加选秀的实际人数被大大限制,也使清朝时旗人家庭里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未出阁的姑娘在家里被尊称为姑奶奶,指不定哪天就成为某位皇室的枕边人,全家老小都要靠她来飞黄腾达。
二、汉人能参加选秀吗?
既然当皇室老婆这么好,理所当然的,应该大家都愿意来当,所以有了不同版本的汉人女子伪装成旗人,成为一代国母的民间坊谈。被牵涉进“出身门”事件的历史
名人
有乾隆、嘉庆,甚至慈禧。
首先说乾隆,据说乾隆的母亲是住在承德、家境贫寒的汉人女子,长得非常漂亮。她13岁的时候到京师,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刚好碰上自己的好姐妹参加选秀,就混了进来。由于端庄大方、秀色可餐,她被分到雍亲王府,成了低级的妾侍。有一次雍亲王病了,她日夜服侍,后来怀孕生下乾隆。但是,也有历史学家考证后指出,乾隆的生母是钮祜禄氏,在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给当时还是雍贝勒的胤禛,没有一定地位的汉人想胡乱混入选秀队伍中,是完全不可能的。
不过,嘉庆皇帝的母亲孝懿皇后魏佳氏的确是个汉人。她本家姓魏,是乾隆皇帝的嫔妃之一,但是因为她生了儿子,在乾隆废后之后呢,等于她是爵位最高的妃子——皇贵妃。她的儿子后来上位,她被追封成皇后。古时候,所有的先皇故去以后,皇帝的生母都会变成皇太后,最后自然而然成为皇后,这事情本身没什么奇怪。但这个魏后很特殊,因为乾隆活的时间长,她是乾隆60年举行禅位大典之前,由皇帝本人下的上谕追封为皇后的,所以她出自乾隆皇帝本人的意愿。后来在嘉庆23年,嘉庆皇帝让魏后在玉碟里加一个佳字就改名叫魏佳氏。
您看到这儿,一定糊涂了,不是说汉人不让选秀女吗?怎么这儿出来一个汉人皇后?其实在清中期以后,满汉一家的政策还是得到了从上至下的普及。最主要的是,这里有个观点其实一直为我们所混淆,旗人中也是有汉人的。从民族血统上来看,那魏氏肯定是汉人血统,但是从她的身份属性上看,她归什么管理?她是旗人管理,她的血统是汉人,但是她的身份是旗人。
三、叶赫那拉氏真是皇朝选秀中的禁忌吗?
这几年还有人说,慈禧其实也是顶替的,她本人只是个汉人孤女,被旗人收养,后来替那家人的女儿充当秀女。如果说只要是旗人身份就能参加选秀,那么慈禧的血统到底如何,倒也不重要了。不过,关于慈禧,还有一个更离奇的说法。话说当年,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的祖先曾经打过这么一仗,叶赫那拉一族自然是斗不过生猛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直接就把整个叶赫部给灭了,手下败将们在临死前曾发誓,我们即使族里只剩下一个女人了,也要为此来复仇。估计是誓言太毒,于是在选秀女这件事情上,清朝统治者们就不再考虑叶赫那拉部。不凑巧,三百年后,慈禧便出自这个家族,所以,她刚到宫里的时候,还没来得及见皇帝,就被打入了冷宫,而最后,她也成为了这个皇朝的终结者。
很多人都愿意相信,不娶叶赫那拉部族的女人是皇朝内一个不成文的禁忌。有人考证,这种说法是在晚清民国初年流行起来的,它实际上是为清亡找的一个原因,或者说是民间流行的一个故事。虽然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初起兵的时候,他的确是把叶赫部给灭了,但从清初起兵到清末,那已经300年了,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代了,如果说是仇恨,能延续三代就了不得了。
你要说起来禁忌,选秀它也不是说没有,就刚才讲的必须是八旗范围之内,这可以说是它的禁忌。另外就是选皇后,她基本上要出身在满洲的世家,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比如说,跟蒙古贵族联姻,像清初两位儿童皇帝,顺治娶的是科尔沁的蒙古贵族,康熙前一个皇后是四大臣索尼的孙女,后一位皇后是四大臣遏必隆的女儿,等于这皇后是政治联姻的成果。你再看清末两位皇后,同治娶的是阿鲁特氏,她也是蒙古世家,光绪娶的是叶赫那拉氏,那是慈禧的侄女,等于说是娘家。从这些你就能看出来,皇后她都要出自这种满蒙名门,这个可以说是它的禁忌。
四、清宫选秀存在近亲结婚吗?
这种对血统纯正的严格要求,特别是皇族嫡系的正室选妃,也使得人们对皇室血统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据现代科学考证,近亲结婚,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基因遗传病,而王室之间的通婚,就曾经使欧洲历史上最为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哈布斯堡王室走向衰落。在同样要求血统纯正的清朝,一些嫔妃当中有些是姐妹的,甚至有姑侄同嫁一个皇帝的,这种现象是非常多的。比如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后就是皇太极另一个妻子的外甥女,而光绪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却娶了慈禧的侄女当皇后,这么算起来,皇帝家的家谱真是够乱的。那清朝宫廷的选秀活动中,就不怕也出现近亲婚姻吗?
事实证明,中国人虽然血缘意识浓厚,讲究亲上加亲,但是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却不允许同姓通婚,所以参加选秀的人中,爱新觉罗氏本身不行,就是说你要是王公的儿女,或者是皇族的女儿是不能参加选秀的。除此之外任何人都能参加选秀,因为她属于异姓,跟他不是一个姓。
但是问题后来又出现了,如果按姓氏来分,那么公主的女儿是否应该参选呢?清朝时,公主她是分成三级的,一种咱们讲太长公主,一种长公主,一种公主,太长公主是皇帝的姑姑,长公主是皇帝的姐妹,公主是皇帝的女儿。那这个可能就会出现,比如说姑姑或者说姑表姐妹,或者说甚至是外孙女最后嫁给了皇帝。这种现象在嘉庆的时候,在选秀的名单中,嘉庆发现了问题,就发布上谕,自此之后公主的女儿也不必参选,这也算是从程序上解决了近亲结婚这个难题。
实际上,这个满洲人有一个传统,叫做舅母是不做婆的。也就是说那个姑舅亲,姑姑的女儿是不能够嫁到自己原来那娘家去的。这么说起来,其实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悲剧,便多了一个隐秘的民俗原因。大家都知道曹雪芹是旗人,他深知在当时那个社会,是不允许像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因为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她是贾家嫁出去的,林黛玉嫁到贾家属于回嫁。这个在过去认为是骨肉还家,是绝对不允许的。
五、选秀谁说了算?
给皇帝选老婆这件事,其实很早就有了,要想成为皇室的人,不仅要出身高贵,还要过五官斩六将。据《汉杂事秘辛》上说,东汉时期的皇帝在立皇后时,就派了个女官到一个粱姓官员的府上去,女孩子走出来的时候这个女官就盯着她看,看这个女孩长得好不好看、体型怎么样,是不是羞花闭月。那个女官把女孩盯得是浑身不自在。看完之后,这个女官说,你跟我到内堂来一趟吧。一进去告诉她把衣服脱了,这个女孩子说什么也不干。后来这个女官只好拿出尚方宝剑,连哄带吓的,她才把衣服脱了。脱了以后就开始检查,从这个皮肤、肩宽、腰围、肚子、腿、指甲盖全给你检查到了。然后最后还说,你再喊两声万岁我听听,看声音是否悦耳。整个过程看起来跟我们现在体检差不多,但是要更复杂。
而到了清朝,虽说没有这么复杂,但也不轻松。选皇后、选嫔妃,初选都是由太监来执行。在初选后,太监会记下名字,由皇太后、皇帝本人复选。复选以后,还要留宫观察,在皇宫里住上十天半月的。秀女们在宫里头学一学礼仪,太监们会暗中继续观察你有没有这个不良的习惯,比如打呼噜、口吃、磨牙等,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当然体肤肯定是要检查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人的贞节观念。也就是说在入宫后才检验是否是处子。不合格的秀女退掉了,就可以回家了。
很明显,在整个选秀过程中,太监成为了选秀的核心人物。中国有句古话,叫男女授受不亲,所以,你让内务府的那些官员们来给皇帝选老婆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长期伺候主子贵人的太监们,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由于伺候过很多的主子,太监们据说是有个本事,能根据长相看这个人的性格。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看相,这个人忠厚不忠厚、善良不善良,应该能够看出几分来。
别以为这样太监们就有多大的权力,什么贿赂、暗箱操作,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因为选秀刚开始核实人口都是在宫外,太监是参与不了的。
六、光绪皇帝的癖好?
说了这么多,您一定发现了,选妃子这么大的事,怎么作为正主儿的皇帝却被晾在了一边呢?其实,皇帝能做的事情很简单,也就是决定哪一个是皇后,哪一个是贵妃。就拿清朝的光绪皇帝为例,光绪皇帝选皇后是在储秀宫前面的体和殿。据御前太监唐冠清的回忆,因为他当时参加了这个活动。体和殿正面是御座,慈禧在那里坐着,光绪皇帝站在她的旁边。慈禧的前面是一个茶案,茶案上面放着一柄如意、四个大红荷包。这时候慈禧就说了,皇帝你看谁可以成为皇后就把如意递给她。光绪皇帝拿起如意就走向了德馨的长女。当时被选人是五位,头一位慈禧的侄女,就是后来的隆裕皇后;第二位、第三位是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第四位、第五位是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这两个人就是后来的瑾妃、珍妃。当光绪就要把如意递给德馨的长女时,慈禧叫了一声“皇帝!”光绪回头看了一眼,他明白了,于是将如意递给了慈禧的侄女。当他递完之后,慈禧又匆忙命令荣寿大公主拿起桌上的两个荷包,给了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也就是说德馨的两个女儿就落选了,这就是选秀的整个过程。
奇怪的是,光绪皇帝这时5个人都没见过,为什么一上来就要选德馨的长女呢?在清末后来的旗人世家中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说德馨的长女长得特别像当时一个有名的京剧旦角演员余玉琴。像余玉琴没卸妆的样子。从内务府后来的传闻也看到,余玉琴到宫里去唱戏,不卸妆时被光绪皇帝召到近前,还坐在了光绪皇帝的腿上。由此看来,光绪的绯闻还真不少。
七、秀女为什么都是小孩?
聊了这么多,您一定想知道,这千挑万选中筛出来的秀女们到底是怎样倾国倾城。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如今流传下来的一些清宫秀女照片里,我们看到的却只是一帮长得参差不齐,胖的胖瘦的瘦的小孩子。甭说漂不漂亮了,连身上的衣服都是以朴素为主。
据说,当时美丽不是入宫的首要标准,相反你要是长得美丽妖冶,那么它很可能还会成为进宫的障碍。皇帝选女人,首要的是道德,然后相貌讲的是端庄。并不像咱们老百姓所说的,长得特别美。一般来说主要是脸特别方正或者说比较圆,然后眉毛眼睛长得都是比较正。实际上想入宫的话,像咱们平常讲的妖冶那是肯定不行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认为乱政的原因之一就是女惑,而女惑就指进宫的女人过于漂亮,把皇帝给迷惑了,最终把朝政给搞坏了。
另外,清朝选秀女规定是13岁到16岁。这个13岁是虚岁,如果讲实足年龄可能也就11岁左右。为什么皇帝要在13岁到16岁的年龄段里来选秀女呢?因为在100年前中国人的初婚年龄,女人多数在14到16岁,男人在16到18岁。这些都是虚岁。那就是说这些13岁到16岁的秀女,她入宫去参选。如果被淘汰的话她马上回家,就可以自行婚嫁了,也不耽误她今后出嫁。这个是由于中国人当时平均寿命比较偏短,所以人口再生产比较急迫,导致当时的人有早婚习惯。
八、皇帝后宫有多少女人?
说了这么多,那经常招募妻子的皇家宗室们到底有多少女人呢?我们常说后宫佳丽三千,那是不是真有三千呢?其实明清两个朝代后宫加在一起,都没有达到过三千人。在清朝后宫的女人是有等级的,皇后肯定是一位,那就是死了皇后别人再顶替。皇贵妃一位、贵妃两位、妃四位、嫔六位;贵人、常在、答应这三级叫不定员,也就是说可多可少。要这么一统计的话,属于正式编制的妻子,前面才14位。
清朝两位皇帝的嫔妃最多,一位是康熙皇帝,他一生中娶了55位女人;另外一个是乾隆皇帝一生当中52位女人。但是这个55位也好,52位也好,也不是这皇帝在一个时期内同时拥有的,不是一下子娶了那么多,而是不断地有人死亡不断地补充。比如说,康熙的第一个儿子出生是在康熙六年,而他最小的一个儿子是出生在康熙五十六年,他光生育时间就有50年。
显然,后宫佳丽三千这句话,是用准确的数字来表现不准确的概念 。像“飞流直下三千尺”,实际上就是讲它多而已。
九、冷宫真的存在吗?
都说后宫粉黛三千,真正得宠的就那么几个,而更多的妃子们,是在受宠没两天后,就被打入冷宫。一旦被打入了冷宫,就会被太监、宫女们欺负,虐待至死,这是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的情节。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因为后宫毕竟是皇宫,没有必要刻意去虐待一个人,只给政治惩罚就可以了。因为级别降低,待遇就会随之降低,比如说年利银、周围使唤的宫女数、太监数都完全不一样了,这本身就会很痛苦。就说康熙皇帝吧,有一次去钓鱼,有个嫔妃随着。结果下了钩以后,这个鱼刚咬住,往上面一提鱼跑了。康熙皇帝说了一句王八孬了,这是一句老北京话,孬了就是跑了。这位妃子就说了一句,王八老了,咬不住钩了。没想到康熙皇帝从此再也没有召幸过这位嫔妃。原因在哪儿?原因就是康熙在当时已经渐入老境,嘴里头基本没牙了。您看,得罪皇帝简直太容易了,伴君如伴虎。这个冷宫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冷遇问题。皇帝对一个妃子的惩罚可以分几个层次,第一个就是冷遇,不召她,不见她;第二个是降级,原来是贵妃降成妃,是妃降成才人;第三个是取其名号;第四个有可能是赐死。
由此可见,清宫选秀也有着重重规则,后宫佳丽,更有着万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