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西北疆域危机:清朝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清朝前期,在中国西部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清朝政府与厄鲁特蒙古之间围绕着统一与分裂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继康熙皇帝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以后,雍正初年又出现了和硕特部的罗卜藏丹津叛乱。
罗卜藏丹津是和硕特部固始汗之孙。和硕特部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明朝末年游牧于乌鲁 木齐一带。崇祯十年,固始汗率和硕特部进入青海地区。崇祯十五年,固始汗又攻灭藏巴汗,进入西藏地区,与黄教(喇嘛教)领袖联合建立了西藏地方政权。清朝入主中原后,固始汗和清朝政府之间关系密切,时常派使朝贡。固始汗死后,其后裔分为三支,在西藏者为拉藏汗(固始汗之孙);在河套者为鄂齐图汗;在青海者为八台吉,分左右两翼。准噶尔噶尔丹叛乱以后,击杀了鄂齐图汗,使河套地区的和硕特部溃散。康熙三十六年清朝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以后,康熙皇帝派额驸阿喇布坦到青海招抚和硕特部。经过察罕托罗海会盟,以固始汗惟一在世的第十子达什巴图尔为首的青海和硕特诸部台吉一致议定归附清朝,并前往北京朝见康熙皇帝。康熙三十七年正月,康熙皇帝册封达什巴图尔为“和硕亲王”,其余台吉分别为“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及“辅国公”等。至此,青海和硕特部正式成为清朝的藩属。
罗卜藏丹津是达什巴图尔的儿子。康熙五十三年达什巴图尔去世后,罗卜藏丹津便承袭和硕亲王爵位,成为青海和硕特部权势最显赫的贵族。罗卜藏丹津是一个很有政治野心的人,他袭爵后,便野心勃勃“阴觊复先人霸业,总长诸 部,想像其祖父固始汗那样,统治青海、西藏等地的和硕特蒙古。康熙四十四年,西藏发生内乱。拉藏汗领兵击杀西藏第巴桑结嘉错,废黜其私选的达赖六世仓央嘉措,将之解送北京,另选立意希嘉措为达赖六世。尽管拉藏汗的行动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但却引起青海和硕特部一些首领的不满。罗卜藏丹津亲王联合多罗贝勒察罕丹津等在青海另选立格桑嘉措为达赖六世,企图通过达赖喇嘛来对抗拉藏汗,控制青海和西藏。这时,罗卜藏丹津的政治野心已初露端倪。
康熙五十五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利用青海、西藏纷争,西藏政局不稳的时机,派其弟大策凌敦多布率六千精兵间道侵入西藏。准噶尔军队击杀拉藏汗、拘禁达赖六世意希嘉措、烧杀抢掠,给西藏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清朝政府在派兵救援拉藏汗失败后,康熙皇帝于康熙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胤礻題为抚远大将军,坐镇西宁指挥清军进藏平叛,同时令罗卜藏丹津等青海和硕特部首领与清军一起护送达赖六世格桑嘉措进藏“坐床”。于是罗卜藏丹津便带着继拉藏汗后做西藏汗王的梦想率部进入西藏。康熙五十九年、清军大败准噶尔军,大策凌敦多布只带着六百残兵逃回伊犁。由于拉藏汗被杀、和硕特部在西藏的统治已经解体,清朝政府决定由中央政府直接过问西藏政务,以噶伦联合掌管西藏地方政权。这使罗卜藏丹津做西藏汗王的企图成为泡影。与此同时,在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坐床”典礼上受到冷遇,以及为曾投靠准噶尔叛军的第巴达孜瓦求情免死被拒绝,也使罗卜藏丹津大为恼怒。因此他暗中发誓、秘密串联,为恢复其先人“霸业”作准备,叛乱之心日益显露。
清朝政府对罗卜藏丹津的活动已经有所察觉,为了进一步削弱罗卜藏丹津的实力,清朝政府采取“众建而分其势”的策略,以进藏有功为名,对青海和硕特部首领进行封赏。封“多罗贝勒”察罕丹津为亲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为郡王,并厚给赏赐。而作为亲王的罗卜藏丹津,得到的赏赐只有二百两俸银和五匹缎子。不仅如此,清朝政府还命令罗卜藏丹津与察罕丹津共领青海和硕特右翼。这样,罗卜藏丹津不仅没有实现称王西藏的“霸业”,反而连总领青海的职位也失掉了。狂妄的野心和残酷的现实,使罗卜藏丹津最终走上了反叛清朝、割据分裂的道路。
雍正元年八月,罗卜藏丹津乘康熙皇帝逝世、雍正皇帝继位、皇十四子胤礻題回京奔丧之机,在青海公开发动叛乱。罗卜藏丹津胁迫青海和硕特蒙古各台吉在察罕托罗海会盟,自称“达赖浑台吉”,并强迫各台吉去掉清朝政府加封的王、贝勒、贝子、公等称号,改称固始汗时的蒙古旧号。对于不肯反清叛乱、拒绝到察罕托罗海会盟的左翼郡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和右翼亲王察罕丹津等,罗卜藏丹津先后派兵前往袭击。在叛军的猛烈攻击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难以抵抗,部众溃散。他只得率妻儿及残部逃往西宁,向清朝报警。察罕丹津在与罗卜藏丹津叛军相持不敌后,也率妻子及所属一百余人退往河州(今甘肃临夏),后又突围到达兰州。其余不肯参与叛乱的和硕特蒙古王公也先后被罗卜藏丹津叛军击溃。
当时青海地区盛行黄教(喇嘛教),寺庙遍及各地,喇嘛众多,其中以湟中的塔尔寺和互助的郭隆寺(后称佑安寺)最有声望和影响力。在罗卜藏丹津的煽惑下,塔尔寺的大喇嘛察罕诺门汗(察罕丹津之侄)和郭隆寺的章嘉二世(时年七岁)先后参加叛乱。于是,青海各地有名寺院的喇嘛都披甲持械,率领其佃户僧俗人等参加了叛乱。他们和罗卜藏丹津叛军一起袭击清军,攻城放火,烧毁民间积聚的草谷,抢掠牲畜财物。一时间,青海各地到处燃起了叛乱的烈火。
雍正皇帝获悉罗卜藏丹津叛乱以后,一方面令川陕总督年羹尧办理平叛军务,另一方面派兵部侍郎常寿到罗卜藏丹津驻地沙拉图传达朝廷旨意,令其罢兵停战,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但罗卜藏丹津不仅拒绝了朝廷的劝谕,反而拘禁常寿,并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宁周围地区的攻势。在这种情况下,雍正皇帝决定立即派兵镇压罗卜藏丹津叛乱,以武力解决青海问题。雍正元年十月,清朝政府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进驻西宁,指挥平叛大军,又以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参赞军务,并从陕西、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调集大军到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根据青海叛乱的形势进行了军事部署,先分兵于永昌隆吉河防守,以防止叛军内犯;后驻兵于巴塘、里塘、黄胜关等处,截断叛军入藏之路;又奏请朝廷令福宁安等领兵屯驻吐鲁番及嘎斯泊,阻止罗卜藏丹津与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相勾结,形成了对罗卜藏丹津的战略包围之势。就在清朝平叛大军尚未到达之际,罗卜藏丹津叛军开始围攻西宁。清军守卫兵 力空虚,但年羹尧镇定自若,以“空城计”和“疑兵计”坚守城池,并派奇兵夜袭敌营,大获成功。十二月底,岳钟琪率大军赶到后,清军对西宁附近地区的叛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同时开始了招降活动。在清军的攻击下,叛军的据点和寺院逐个丧失。塔尔寺也被清军攻破,察罕诺门汗等大喇嘛被迫投降,结果被年羹尧下令处死,参加叛乱的喇嘛僧众也遭到严厉镇压。在叛军节节败退,一部分参加叛乱的蒙古王公纷纷投降的情况下,罗卜藏丹津于十二月十三日将常寿送还清军,并附疏上奏朝廷,为自己开脱罪责。雍正皇帝置之不理,下令清军平叛到底。
清军继续清除西宁附近的叛军,很快收复了镇海、申中、南川、西川、北川等地。罗卜藏丹津率领叛军向西溃逃。当岳钟琪等率领三千清军进攻郭隆寺时,遭到这里万余名喇嘛僧众的顽强抵抗,战斗异常激烈。清军英勇奋战,攻破并烧毁寺院,击杀叛乱僧众数千人,仅川陕官兵腰刀砍缺者就有三四百口。章嘉二世逃跑后被清军俘获,押解入京。雍正皇帝以其年幼,免其一死。另有一千多叛乱喇嘛逃入一山洞中负隅顽抗,清军在洞口聚薪纵火,将其全部熏死在洞中。郭隆寺之战是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中最激烈的战役,用年羹尧的话说:“自三藩平定以来未有如此大战者。”
罗卜藏丹津在西宁附近战败后,率部退逃到离西宁千里之遥的柴达木河一带。在这种形势下,年羹尧提出于四月草青时,四路并进合攻青海的作战方案,而岳钟琪则提出乘春草未生,以精兵五千、马万匹,乘敌不备远程奇袭的作战方案。年羹尧将两种方案一并上报朝廷。雍正皇帝最终采纳了岳钟琪的作战方案。这样,雍正二年二月八日,清军分三路向柴达木进剿。岳钟琪率兵自西宁出南路西进,沿途捕杀叛军的侦骑并消灭其留守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柴达木河上游地区。二月二十日,清军探知罗卜藏丹津大营在乌兰穆和尔,岳钟琪率军连夜拔营疾行,直捣叛军大营。当清军抵达叛军营帐时,罗卜藏丹津部属尚未起床,人不及衣,马未衔勒。清军分四路发起突然袭击,叛军猝不及防,仓皇逃散,溃不成军。罗卜藏丹津见大势已去,慌忙换上妇人衣服,与妻妾随从狼狈逃往新疆,投奔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清军彻底击溃罗卜藏丹津所部,俘获其母亲和弟妹等,很快肃清了青海地区的叛军。从雍正二年二月八日到二十二日,岳钟琪率所部五千精兵,仅用十五天,奔袭千余里,直捣敌穴,为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立下了“奇功”。这样,清朝政府迅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
罗卜藏丹津逃往准噶尔部以后,一直住在新疆伊犁。直到乾隆二十年清军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后,罗卜藏丹津才向清军投降,并与他的两个儿子一起被解往北京。乾隆皇帝以蒙古各部都已归服,便免其死罪,并赏给房屋,令其居住,同时授任其二子为蓝翎侍卫。罗卜藏丹津后来老死于北京。
罗卜藏丹津叛乱从雍正元年八月到雍正二年三月,前后只有七八个月的时间,便被清朝军队彻底平定。这一方面是由于雍正皇帝用人得当,年羹尧、岳钟琪指挥有方,清军将士英勇作战;另一方面是由于罗卜藏丹津的割据叛乱既逆当时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而动,又违背青海地区蒙藏人民渴望和平生活的愿望,因而其失败是必然的。
清朝政府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采纳了年羹尧的建议,对青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等进行了全面整顿。首先将青海地区蒙古族各部编为 二十九旗,仿内蒙古盟旗制,“编置佐领,以扎萨克领 之”。在这里建立了会盟和朝贡制度,将青海地区 置于清朝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其次,在支持青海各族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这里的喇嘛教寺院也进行了整治。康熙末年,青海喇嘛寺院已达数千余 所,“西宁寺庙喇嘛,多者二三千,少者五六百,遂成藏垢纳污之地”。由于大多数的寺院喇嘛都参 加了罗卜藏丹津叛乱,清朝政府将参与叛乱的喇嘛镇压或遣散,对寺院的喇嘛人数及房屋规模加以严格限制,由中央政府定期稽查。这样将对青海蒙藏等族影响较大的喇嘛寺院也置于清朝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
雍正初年的罗卜藏丹津叛乱,不仅给青海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对青海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清朝政府迅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结束了和硕特蒙古割据青海、控制西藏的历史,确立了中央政府对青海地区的直接统治。这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