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目前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投入,能否可以真正做到传承好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可以真正做到。但希望力度再加大一些。谢谢组织的遨请!

投入仅仅是一个方面。文化的兴盛需要多方面的因素。

一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诚然,目前,这方面确实做的不错。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

二是要有队伍。什么事情也是需要人去做的。有了人,才能有队伍,有人去干。文化的传承,所需要的人,是必须有传承技能的人。这些人,有的在学校是培养不出来的,是在生活中口传心授,逐步成长起来的。比如,剪纸,有的老太太尽管没文化,但是,她的作品,却是很有文化韵味。再比如,戏曲,单靠几年的学校培养,那是很不够的,需要师带徒的方式,循序渐进。

三是要有一定的环境氛围。没有好的环境,形不成传承的氛围。没氛围,当然也就谈不少传承了。这就需要领导真正重视,有阵地,有好的社会氛围,有热心的队伍。尤其是要有群众文化的抓手。

四是处理好传和承的关系。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承接,没有承接,只是传,那只能是图一时热闹。只有建设好承接的队伍,才能不断代,文化根脉源远流长。

当然了,搞好这些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投入。好在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些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

一棵大树曾经枝繁叶茂,现在满树皱纹,叶片稀少,一天一天枯萎,再无往日风光…………。

文化也跟任何事物规律相同,发生、成长、壮大、衰老……。

文化的根在群众,就象参天大树的根在土圵的道理一样。没有广大群众的喜爱参与,文化也就快走到尽头了。

经常听说某某文化传承人的说法,比如皮影戏传承人、剪纸艺术传承人、川剧传承人、糖人制作传承人……。文化需要有人继承,说明喜欢这种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了。

就以国戏京剧为例,曾经风光无限,跟现在的流行歌一样。无论男女老少,随时可喊两句”一马离了西凉界……”,或者‘’苏三离了洪洞界,将身来在大街前……‘。

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喜爱京剧?就是老年人群也不多。所以各地的戏院纷纷关闭,只留下少量传承人。再也听不到满街评戏、川剧、秦腔的歌声了!

我的观点是听其自然,大众的喜爱就是最好的传承。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刻意的保护投入也无济于事,但古老文化在博物馆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