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历100字(月饼的来历侠客风云传)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月饼(拼音:yuè bǐng),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发展至今,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古时候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水果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发展至今,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在古时也称“小饼”和“月团”,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团圆的节日。要说起“中秋”一词,其早源于《周礼》,而要说“中秋节”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则始于唐朝初年时期,《唐书·太宗记》资料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往后,中秋节逐渐成为一个盛行的节日,直到明清时期,中秋节已成为我国定型的节日之一。

那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它是怎么由来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总结起来,有几种由来说法:

一、源于唐朝

据说,唐明皇在八月中秋当天做了个梦,梦到了自己夜游月宫,看到了月宫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于是在梦醒了之后,便心生顿悟,要求手下设坛祭月,以此来祈求月神的庇护保佑。而既然是祭月,那当然肯定要有供品,因为祭拜的是月亮,所以贡品也以月为形,之后,慢慢的便有了月饼这种食物的出现。

二、源于宋朝

相传在北宋时期,当时的人们,每到中秋花好月圆之夜,就会登楼登山赏月,以更好地观赏月亮。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人们就会摆上各种供品进行祭月,供品的样式比较多,其中以月饼最为常见。

三、源于元朝

据说,当时的起义农民为了避免起义信息被泄露,特意将秘密地将信息塞在特制的大饼里,通过互赠大饼的方式来交换、传递信息。他们约定,待中秋月亮最圆亮的时候,共同揭竿起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壮举,便渐渐形成了制作月饼,相互赠送月饼,吃月饼的习俗。

四、源于唐朝

传说,清朝时期,乾隆有一年下江南游玩的时候,刚好正值中秋,当天有人给他递了个甜饼,他一边吃饼,一边赏月,不禁大呼:“好月、好饼,中秋良宵也!”之后,这事渐渐传开了,江南一带的人,都纷纷将月饼视为好东西,拿来招待贵客。从那之后,一到中秋节,便有了吃月饼的民俗风情。

文 | 一木君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写作的有志青年,写过上千份稿子,码过几百万文字,梦想做一个有温度的创作者。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一木MU。】

说到古代月饼的来历,想起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一段细节:张无忌与明教众人“歃血为盟,焚香为誓,决死不负大义。是晚月明如昼,诸路教众席地而坐,总坛的执事人员取出素馅圆饼,分飨诸人。众人见圆饼似月,说道这是‘月饼’。后世传说,汉人相约于八月中秋食月饼杀鞑子,便因是夕明教聚义定策之事而来”。

金庸提到的“八月中秋食月饼杀鞑子”,大约是流传最广的关于月饼的传说,并非是金庸虚构。但是,这个传说并不是史实,不是真实的月饼来历,而是晚清之时才出现的人造典故。

要说月饼的来历,从“月饼”的称呼来看,宋代已有“月饼”一词。南宋《武林旧事》收录的食物中,就有月饼。不过,这一月饼是不是中秋节的时令食物,倒无法确定。可以确定的、有文献可证的中秋月饼,出现在明代,因为明人《西湖游览志余》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