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起源于什么)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在我国古代,人们以12地支记载年历。其中“寅”为岁首,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依次,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是午月开始的第五天,“午”与“五”同音,端五这一天又称端午。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殉国,人们为了缅怀屈原,逐渐演变成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船、吃粽子的传统节日,同时,还有在家门上挂艾草和纸葫芦的习俗。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为什么叫端午节,端,才开始,初。既五月之初的日子,阳光灿烂,又称端阳节,爱国诗人屈原又是端午汨罗投江,为纪念屈原,故又称端午节。

谢邀请。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各地各有不同的传说,其中最普遍的说法是纪念大诗人屈原。像赛龙舟,吃粽子等。

在我的家乡东北,还有一个挂葫芦、吃鸡蛋的风俗。

关于这个风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在广袤无垠的东北土地上,居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母亲非常善良,经常帮助一些村里的穷苦人,方圆百里都有名。这事也同样被隐藏在大山里的强盗知道了。一次,强盗要到母女所在村里抢劫,并要杀光村里的百姓,强盗头子出于母女的善良之心,不想杀害母女,于是派一个喽罗提前通知母女俩,让她们在五月初一这天,门口挂上葫芦做记号,并不准生火做饭,这样就能幸免灾难。

喽罗走后,母女俩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人,于是村里人提前煮好了鸡蛋备用。在五月初一这天,当强盗来到村里时,发现家家门口挂葫芦,没有炊烟,没办法,只好原路返回。就这样,一连五天,家家门口挂葫芦,饿了吃鸡蛋,也不生火。强盗始终没有得逞,最后放弃了。全村人都得到了平安。

后来,人们沿袭了这种做法,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门口挂上葫芦,说是能去除灾难,然后到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家家吃鸡蛋,以示平安。

(个人搜集整理,说法不一,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