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的(又到清明节,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感谢邀请,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民间有个传遍大江南北的传说,这个传说和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公子重耳有关。

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最初晋文公为晋国公子,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是为人谦虚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之人。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娶了个小老婆,叫骊姬,骊姬生了一个儿子叫奚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小儿子放上爵位,使用离间计,挑拨了献公和太子申生,公子重耳的关系,重耳受到迫害,在赵衰,介子推等人的护送之下,逃出晋国,到处流亡……

骊姬的儿子系齐即位以后,派人到处追杀重耳,而重耳先是来到卫国,卫国不待见他,于是重耳又流落到齐国,齐国桓公厚礼招待了他,并且把族里的少女齐姜嫁给重耳,于是重耳在齐国安逸的生活,后来齐国内乱,桓公去世,于是重耳又离开齐国,流落到曹国,曹国国公厚礼款待了重耳,但是曹国公是个同性恋,趁重耳洗澡时,偷看重耳屁股,于是重耳一怒之下离开曹国,到了宋国,宋国太子吧,重耳觉得得到不发展,于是又到了郑国……就这样,重耳在整个诸侯国之间流浪,终于有一天,重耳长期奔波,累倒了,累到的重耳,体力不支,长期挨饿,马上就要死了,手下的介子推,赵衰等人到处找吃的,也没有找到……眼看着重耳快不行了,介子推用刀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了一锅肉汤喂给了重耳,救活了重耳。

后来重耳终于回到了晋国,在其他诸侯国的帮助下成为了晋国的君主,成为君主的重耳赏赐了当初跟他一起共患难的手下,而此时的介子推不慕名利,在重耳功成时身退民间,带着母亲隐居起来,重耳也把介子推忘在脑后,后来其他和重耳一起流浪的手下,为介子推打抱不平,找到重耳,重耳这才想起自己的救命恩人,于是派人寻找介子推,而介子推此时担心自己的存在让重耳落下忘恩负义的名声,而带着母亲躲到山林里居住。重耳派人到山林寻找,怎么找也找不到…这时重耳的手下给重耳出了馊主意,让重耳用山火把介子推逼出来,而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放火烧了山林,可是整个山林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也没有出现。重耳失望而归,这时手下发现,在山林的一颗大树底下发现两句尸体,仔细一看,就是介子推和他母亲,两个人被活活烧死,重耳大为悲伤和后悔,于是下令从此以后每年这个时候,晋国老百姓三天禁止烟火,吃能吃寒冷的食物,加以纪念介子推。

几年后,重耳旧地重游,看着光秃秃的山林感慨万千,当重耳走到介子推被烧死的地方时惊喜的发现,当年的枯树又发出了一株翠绿的枝芽,清新明亮,重耳认为是介子推在天有灵,于是回去以后好生祭拜了介子推,并让整个晋国在寒食三天以后,聚在一起,缅怀先人,此三天命名清明时节。

故事情节,非喜勿喷……

关于清明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流传比较广的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避国内祸流亡在外,有一天他又累又饿晕倒在地。由于地处荒郊,找不到吃的,随行的大臣介子推便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熟了让重耳吃下,使他恢复了精神。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晋国君主,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无奈带着老母亲躲进了今天山西介休东南的绵山。后业有人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才想起旧事,心生惭愧,派人去请介子推,才知道他已经躲进了山里。晋文公派兵进山搜索,也没有找到。有人出了个主意让晋文公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说是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于是下令烧山,谁知道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再进山去找,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介子推去世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发现枯柳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清明节最常见的习俗是踏青。清明节正处于仲春与暮春相交时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这个时候人们都愿意到户外去感受春日的生机,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故民间也有踏青节之说。这个时候柳树也刚好抽枝发芽,人们在外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枝,或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或带回家中插在屋前,久而久之,民间又有了折柳、插柳、戴柳的习俗。由于春日风光正好,很多地方也利用这个时节放风筝,做一些户外的游戏等等。当然,最重要的一项习俗是祭祖扫墓,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此习俗来源于重耳与介子推,春秋时期,重耳流亡国外,衣食无着,介子推割下腿上的肉煮汤给重耳吃,重耳知道后大受感动,后来重耳当上国君,封赏有功人员,却把介子推忘了,然而介子推却甘心隐居,不为名利所累,而重耳执意寻访,介子推始终不见,后来重耳放火烧山,三天之后发现介子推和其母亲抱着一棵树被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就将介子推死去的日子定为清明节,又称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