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这个节日的?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在秦朝时已出现。起源和其他节日相同,是祭祀。

汉武帝时被定为”元宵节”,古时宵和夜同义,因此也叫元夜。

传说中周勃灭吕后就在正月十五,还政刘氏,所以汉武帝对这一天非常重视,每年外出与民同乐。司马迁创建《太初历》,这一天为重要节日。这一天晚上祭祀主持宇宙一切的神仙:”太一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时间越来越长,汉一天,唐三天,宋五天,明初八点灯,十七落灯,整整十天。与旧历年相连,白天为市,夜间燃灯,有各种动物造型灯,龙、虎、免等,有故事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工艺精巧,规模宏大。特别是”花树”高二十丈,衣以绮锦,飾以金银,燃五万盏灯。隋时有大型歌舞演出,演员达三万人,演奏乐器者一万八千人,戏台长达八里,观众不计其数。宋时走马灯和皮影戏也以出现。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称猜灯谜,由于有些灯谜很难,又称灯虎。

历代还有”百戏”演出,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绕,秧歌,太平鼓等。

明清两朝时,又增加了戏曲表演。

元宵节这一天,吃食上为北元霄,南汤元。

元霄节是阴历年后,中华民族第一个盛大节日。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节日起源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1

元宵节由来一

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

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由来一

2

元宵节由来二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元宵节由来二

3

元宵节由来三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

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元宵节由来三

4

元宵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

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