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元璋能脱颖而出建立明朝,与他的用人有何关系?

历史网 2025-01-01用户投稿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于公元1368年登基,国号“明”,建元“洪武”。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元末时期,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在一众强敌中杀出重围来,靠的就是他更加的精通这看似简单的用人之道。

  所以的用人之道,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个是如何去发现人才,一个是如何去应用人才。元末时期的朱元璋,都将这两点运用得炉火纯青。

  朱元璋麾下的人才很多,文有刘基、宋濂等,武有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冯胜、蓝玉等一票人才,这些人才为什么愿意来投奔朱元璋,心甘情愿地为其鞍前马后。

  除了朱元璋真的从心底里比较尊重他们这些人才之外,他还懂得给这些人才提供足够的利和名!

  所有的人才,要么追求名,要么追求利,要么名和利都追求,而朱元璋名利都能够提供,他自然就能够收揽天下人心了。

  朱元璋在用人方面同当时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愿意将这些招揽而来的人才纳入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圈子里,对于他们都建议也是多有采纳,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并且在之后给予了充足的物质奖励。

  如此以来,名和利就都具备了,人才们也自然会更加倾向于给朱元璋办事。

  相比之下,张士诚虽然也十分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但始终都停留在表面功夫,不愿意将这些人才纳入自己的核心圈子里,不愿意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对于他们所提出的建议也少有采纳。

  而元廷这边则表现得更加糟糕了,连尊重人才的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自然得不到天下人才的支持,也会将其推倒自己的对立面,如此元朝的灭亡也就不难理解。

  当然朱元璋的用人之道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他有时也常常会任人唯亲,但总体上还是以任人唯贤为主的。

  而且朱元璋在用人才方面,过分注重实用价值,单纯以是否“实用”来衡量人才的优越,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他对于一些吴中文人的态度上,经常会因为一些猜忌和误会,对这些文人进行流放等处罚。

  在建国后,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家族利益,对于功臣进行大量的屠杀,这些功臣都是一些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这样屠杀了,未免太残忍了一点。

  这也是朱元璋用人之道的过于追求“实用”的一个体现,这些功臣武将在建国前有“实用”,所以就将他们待若上宾,给他们足够的优待;等到建国后,这些功臣武将其“实用”性丧失后,朱元璋的态度就会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将其悉数抛弃和屠戮,毫不留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