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员卢侗简介:与吕惠卿政见不合,以太子中舍致仕

历史网 2025-01-01用户投稿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卢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卢侗,北宋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通经术,尤邃于《易》,释易自为一家,吸引不少学生。五应乡荐。于皇祐五年为特奏名进士,授本州长史。又以余靖、蔡襄、王举元交荐,调惠州归善主簿。复佐余靖于广州帅府。治平初,蔡抗再以经学推荐,授国子监直讲,转卫尉寺丞。后以反对新法,自请出任柳州,转循州。不久,回京任秘书省事兼右正言,与吕惠卿政见不合,以太子中舍致仕。传见《嘉靖潮州府志》。


  生平经历

  能够得到余靖、蔡襄、蔡抗这些重量级人物的“交章推荐”,自然非泛泛之辈。蔡襄说卢侗“行实朴茂,学术优深,久在岭南,众所称服。”(《端明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不仅未能施展才华,反而受到抑制。卢侗与执政者即新党格格不合,干脆“提前离休”,在熙宁九年即五十五岁那年,以太子中书舍人致仕返潮州,终老家乡。等到日后元祐更化时,旧党执政,孙觉任职于朝,弹劾不少新党权奸。卢侗因较先退职,没有再回朝参与元祐更化,却因此免于列入“元祐党人碑”,世事真是难料。

  《孙公谈圃》说到卢、孙交往的事,文虽短,而透露不少信息。“卢侗,昭〔潮〕州人。蔡挺荐为国子直讲,为人朴质,不修人事。至京杜门,以故皆疏之。唯孙莘老与之善。莘老见侗看《易》,诘其义,皆非今世所学,得京房历数之说。莘老出京,侗夜半饯之,言莘老祸福,后无不中者。”


  事情发生在熙宁三年,卢侗时任国子监直讲,因反对新法,不屑与新贵交往,故在京杜门不出,视孙觉为知交。第一,孙、卢都反对新法,政治观点相同;其二,都娴于《易经》,学术爱好相近;三是同具朴质之格,人品秉性相知。这样,自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谈圃》说卢是“昭州人”,考察《道光广东通志》、《嘉靖潮州府志》卢侗本传,以其经历、仕途升转而言,当为“潮州人”之误。大胆推测,《谈圃》作者孙升与孙觉同时同里,卢事当听孙觉所言,后《谈圃》由刘延世整理,是有“潮、昭”谐音之误。所谓“莘老出京”,是孙觉反对变法,落职广德军。孙、卢都犯“政治错误”,当孙觉出京,也只有卢侗敢来送别。从“言莘老祸福,后无不中者”,可知卢侗对于易学甚有研究。与孙觉一样,都走西汉今文易学“京氏学”创始人京房的路,即以通变说易,从灾异而推论时政得失。

  是年十一月,卢侗罢国子监直讲,(《旧闻征误》)调为文臣寄禄官即闲曹的卫尉寺丞。由苏颂撰制词,对其评价甚高:尔以艺名家,礼闱奏技。勾稽南服,外台称其廉平;讲训上庠,诸生服其行谊。姑用年勤之久,叙升卿属之华。尚倚师儒,使留黉序。其益思于循诱,冀有助于化成。(《苏魏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