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州皮影戏的历史渊源
历史网 2024-12-01用户投稿
复州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艺术。属于皮影戏的一种。明朝万历年间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入复州,距今300多年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分布在瓦房店地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复州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来的。复州皮影戏真正活跃和盛行的时间是在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1),当时河北一带"白莲教"盛行,有皮影艺人也参加"白莲教",被清政府诬为"悬灯匪",并下令禁演皮影戏。河北滦州皮影艺人被迫大量流入东北并进入辽南。复州皮影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从1932年开始,复州皮影戏被迫停止了演出,抗战胜利后,复州皮影戏恢复。中国解放后,瓦房店地区的皮影非常活跃,最兴盛时有皮影戏班43个,在群众中影响较大的皮影艺人有20多位。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瓦房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复州皮影戏”保护单位资格。
基本特征
复州皮影是各种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它以独特的唱腔、直接塑造的人物形象、综合多样的艺术形态,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深受民众喜爱,在民间有强烈的认同性。复州皮影对中国戏剧的发展、对传播和传承文化知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具有杰出的历史文化价值。
传承价值
复州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传播文化知识,保留、传承民间有价值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人物掌故等方面,起到了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从复州皮影戏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它涵盖了社会生活,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面临问题
大连市群众艺术馆负责人杨杰表示,类似于复州皮影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少人问津,甚至有失传的危险。但随着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力度加大,一些传统而古老的民间文化项目逐渐被社会各界重新关注。从2006年开始,大连群艺皮影剧团进社区、进村镇、进学校,近年来坚持在全市各区市县中小学校义务演出,基本上从每年的9、10月份到年底,全年演出300余场。
62岁的宋国超是复州皮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是曾红透辽南的义和班班主,也是中国极少的掌握全套皮影技艺的民间艺人之一。在展厅里,宋国超一拿出他亲手制作的皮影影人,便引来观众的赞叹和惊呼声。宋国超说,他的家中还藏有300多年历史的上百只皮影影人。
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皮影戏的艺术水平有很大提高,首先是搜集整理旧影卷,剔除封建糟粕,取其民主性精华;其次是将原用油灯照影,改为电灯照影。到80年代,各县农村仍有皮影戏演出,但演出已渐渐减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复州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