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为啥闹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为啥正月十五闹元宵?回答:历史文化传流下来的元宵佳节,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舞龙舞狮、花船花担真热闹,家家户户挂红灯笼,到了夜晚农民点燃火把,到农田地里舞动一圈,农民今年就是丰收年,吃汤圆香又甜,花好月圆。
在古代,“宵”是指“夜”的意思。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早在西汉文帝时期,这一天就被确定为元宵佳节。那么为什么是“闹元宵”呢?又“闹”在何处呢?
“闹”的表现
元宵节的“闹”主要体现在民俗活动上,如耍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不同地区的活动形式侧重点有所不同。
作为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灯会,不同历史时期,灯会时间的长短有所不同。汉代灯会一天;唐朝三天;宋代五天;到了明代,则长达十天(正月初八点灯,十七夜里落灯)。此时白天开市,贸易频繁,夜晚观灯,美丽壮观。
闹的原因
- 庆贺新春延续
元宵节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体现了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寓意是非常美好的。
人们在此时热闹的庆祝元宵节,一方面是希望将春节的喜气,通过元宵节延续到一年当中。另一方面是欢迎春天的到来,感谢寒冬已过、四季轮回、大地复苏,人们能够继续农耕,安居乐业。
- 祭祀活动影响
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元宵节就被确定为“太一神”的祭祀之日。古代人民认为,“太一神”是主宰宇宙一切之神,所以对于“太一神”的祭祀自然是十分隆重和热闹的。
在道教说法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是用来祭祀“天官大帝”的。天官大帝喜乐,所以上元节要进行燃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热闹活动。
- 作为春节结束
古代人民的春节,从腊月二十四“祭灶”开始,一直到新年的正月十五“闹元宵”结束。所以元宵节另一个意义就是作为春节的结束。
人们在此时“闹元宵”,主要是作为一个“闲忙分水岭”,这一天之后,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就要该干嘛就干嘛。务农的要开始准备农事;经商的要开始做买卖;求学的要开始背诵《四书五经》。各行各业开始忙起来了。
所以抓住春节的小尾巴,元宵节好好的狂欢热闹一下。因为此时不狂欢就要再等一年了!
若木语
元宵节在古代是一个十分热闹和隆重的节日,虽然现在节日气氛没有古代浓厚,但我们依然可以体验这些有意思的民俗活动。
今日元宵除疫病,留得美满在人间。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文/若木 图/网络)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那么这个“闹”字怎么解释呢?
一个“闹”字,说尽了元宵节的高潮迭起和欢腾喜庆,这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中第一个“金吾不禁之夜”。
看灯,是“闹”元宵第一个必备因素。元宵节,道家称为“上元节”,民间更习惯叫“灯节”。元宵节的最大特色,就是张灯结彩、君民同乐。
灯节热闹成啥样?从古代文学典籍中可以一窥究竟。《西游记》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中,特别描述了灯市的盛况,“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
除此而外,水浒传、红楼梦中,也都将元宵节的观灯日子,如宋江借上元灯节觐见皇帝、甄士隐元宵灯节丢了英莲引出一场大火,作为引出重要情节的桥段进行描写,可见历代文人墨客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
除了灯火,焰火也是正月十五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想尽办法发挥它的娱乐喜庆效应,制作成各色烟花火炮,只为增添节日气氛。《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了元宵节放花炮的情景,果然是热闹无比,